一个秦巴山区“国贫县”的健康扶贫实践

02.07.2016  18:41

  新华社重庆7月2日电题:一个秦巴山区“国贫县”的健康扶贫实践

  新华社记者赵宇飞

  从重庆云阳县城出发,在蜿蜒的山路上驱车行驶1个多小时,再沿着崎岖狭窄的山路跋涉了15分钟,记者才赶到位于半山腰的龙角镇泉水村5组。

  47岁的建卡贫困户杨良安正在喂养家中养殖的黑山羊。“我在场镇打工一天挣100元,家里还养了50多只羊,应该能卖1万元,准备再种一些果树,日子肯定越来越好。”他说。

  如今的好日子,杨良安几个月前想都不敢想。两年前,杨良安砍树时摔成腰椎骨折,他到大城市的医院治疗,腰椎植入内固定后回家休养。负债7万多元的杨良安无钱再做手术取出内固定,他因此疼得卧床不起,全家因此致贫。

  去年9月,龙角镇卫生院的扶贫工作组在排查时发现了卧床1年多的杨良安。杨良安回忆,医生上门给自己检查完,就用救护车将他接到了镇卫生院,几天后就进行了手术,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基本痊愈,医院没让自己出一分钱。

  在地处秦巴山区的国家扶贫重点县云阳县,贫困人口近10万人,像杨良安一样的因病致贫贫困户达1.9万余人。疾病吞噬着脱贫的希望,只有治好“病根”,才能拔掉“穷根”。

  “要不是医生把我接过去治病,我现在还瘫在床上哟。”巴阳镇阳坪村61岁的乔正琼断断续续地说,他3年前因患脑梗塞瘫痪在床,儿子在家照顾父亲无法外出打工,由于无钱医治,他准备放弃治疗。

  去年8月,巴阳镇卫生院将乔正琼接到医院,由县医院的专家会诊,经过10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乔正琼已能下床行走,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儿子乔兴全也有机会外出打工,全家已顺利脱贫。

  截至目前,全县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中,接受住院或手术治疗的879人,已有767人好转出院,恢复劳动力或生活基本自理,大部分已顺利脱贫。

  贫困户是如何实现免费治疗的?“首先对贫困病人进行‘全覆盖’筛查。”云阳县卫计委主任徐锋介绍,去年下半年,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成立扶贫工作组,由医院院长牵头,以入户检查、专车接送体检等方式对贫困病人进行筛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目前,全县已筛查贫困患者1.7万余人,已对其分类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一是住院或手术治疗,即通过住院或手术治疗可恢复劳动力的患者,由县乡两级医院会诊,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二是管理型治疗,即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由村医管理转为当地乡镇卫生院管理,并予以门诊治疗随访;三是无需特殊治疗,癌症晚期等无法治疗的患者,由当地乡镇卫生院予以护理关怀。

  同时,云阳县将建卡贫困户纳入民政大病救助范畴,并为其购买了商业补充保险,另外在全市率先组建临时医疗救助基金,由财政统筹、县红十字会动员社会捐助资金等部分构成,目前资金规模已达600万元。

  徐锋说,贫困户的医疗费用先由城乡医保报销一部分,再由大病救助基金和商业补充保险承担一部分,剩余费用由临时救助基金予以兜底。以乔正琼为例,其治疗费用总共21873元,新农合报销11570元,民政大病医疗救助补偿3318元,商业补充保险报销2212元,剩余费用4773元由临时救助基金兜底支付。

  “‘四重保障体系’就像一张保护网,破解了贫困户的治疗费用问题。”徐锋说,“另外,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1000多名职工,还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负责用药指导、健康咨询、日常随访等,曾经‘大病拖、小病扛’的贫困户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