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积极开展“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

27.04.2015  19:34

 

近日,重庆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积极推动开展“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扶残助残的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第一,精心策划,突出服务特色。一是 做好活动主题策划,研究确定以“心手相牵、共享阳光”为此项活动主题,旨在通过开展有关帮扶活动让残障人士充分认识并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社会进步,分享和谐阳光。 二是 注重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市民学校建设工作相结合,确定此项活动主要以重庆特殊教育学校、重庆各高校在读残疾学生以及重庆市沙坪坝街道、小龙坎街道、渝培路街道、陈家桥街道等社区市民学校残疾人家庭为服务对象。 三是 明确将“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校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立项建设并给予专项支持,发动学校各二级团组织、志愿服务类社团加强对此项活动的宣传和动员,以此为工作载体和抓手,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吸引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第二,凝聚力量,强化服务队伍。一是 改变过去由校团委既要负责组织策划又要负责具体实施的状况,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积极性,根据各学院申报情况委托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党委牵头负责主办此次活动,校团委则主要集中于活动的策划、指导与评估。 二是 由校团委发起和指导,于2014年12月成立重庆大学“阳光助残”青年志愿者协会,与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团委一道负责具体承办相关活动,目前该协会已有20多名常驻志愿者。 三是 遴选组建一支由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老师组成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对此项活动的开展进行全过程跟踪和指导。

第三,创新形式,丰富服务内容。 此项志愿活动的开展形式以“结对帮扶”为主,即由两名志愿者长期对口服务一户残疾人家庭,并在节假日定期开展各类大型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一是 开展生活帮扶活动,主要包括对残疾人进行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定期举办心理疏导、法律咨询讲座,定期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就业知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志愿项目。 二是 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就读于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以及残疾人家庭中的在读或辍学子女提供送教上门、课程辅导志愿服务。 三是 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定期开展送文化进社区、残疾人艺术辅导、文艺汇演、趣味活动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