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526) | 永川烟火架:这样的“立体电影”,你看过吗?

04.06.2021  07:30

烟火架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知晓甚少或是闻所未闻。

烟火架,又名烟花架、焰火架,是集爆竹、礼花、戏剧人物造型等于一体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其制作工艺独特,表演精巧,变幻莫测引人入胜,不同于一般民间歌舞、戏曲、杂玩之类。主要用于寿诞、婚庆、节日、 庙会和重大庆典活动,以声、色、动感烘托氛围,因夜间燃放时悬挂于木架上,故名 “烟火架”。

在烟火架表演中,通过预设机关变静态为动态,化简单为神奇,是中国古老的焰火文化在现代艺术领域中的综合体现。在旧中国纷繁杂乱的文化视野中,烟火架独揽“立体电影”美誉。

根据现掌握的资料初步分析认为,烟火架起源于明朝,盛于清朝康熙年间,民国时期在巴渝乡镇犹其活跃。

在永川区陈食镇,高氏烟火架集竹编工艺、纸扎工艺、泥塑工艺、烟花工艺、皮影艺术、彩绘艺术为一体,古今故事包罗万象,在渝西地区具有充分代表性。

永川高氏烟火架制作技艺”,顾名思义,是高姓艺人所创。据传承人高正国介绍,自己的曾祖父高辉廷是陈食镇的民间艺人,曾到处拜师学艺。受褶子灯笼的启发,他在纸扎灯笼的基础上,将绘画、烟花、火光及皮影艺术,巧妙结合,制成了烟火架。

制作一个烟火架,原材料十分简单,由篾条、纸、火药、引线、图片组成,但其工序十分复杂,尤其是内容全新的,需要两个人耗费两到三个月才能完成。

经过几代人摸索改良,才有了现在的烟火架:外形似一个圆桶,高1.5米,直径1米,四周是灯,中置字画,层层叠叠、内外连贯,内设若干层,每层若干格,每格内容不一,环环紧扣,上下相依。一个故事叫一折,少则6折,多有12折,有如川剧折子戏一般,内容各异,每折约5分钟,制作人可根据庆典主题或用户需求进行创意设计。

燃放之前,将烟火架用长毛竹或树干架至高处,离地8米以上,四周均可观赏,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即将要飞天的炮仗。

燃放时,在地下点燃“炮子”,引爆烟火架底层的引线机关,进而引燃四周的灯稔子次地亮开,接着,一层层、一格格地从整体中剥离。这时,有剧情开演了:翻单杠,画中人物抓着单杠做起大回环动作;嫦娥奔月,嫦娥从圆桶跃出后,向人群上空飞去;斗鸡,两只活灵活现的大公鸡,怒目而视,相互争斗等等。

此外,烟火架四方悬挂红色谢帖,上面写着“寿比南山”、“百年好合”之类的祝福,还有爆竹声声,烟火五光十色,很是壮观。

高正国说,这些灵动绚丽的表演,全靠精心制作的一根火药引线的连接和引燃后的火药驱动来完成。因此,这要求火功必须到家。因为,火功是制作烟火架的关键,包括火药的制作、布线、隔火设计等,一个工序不到位,燃放时就会出现差错。它的难点是制作时不易发现问题,只有燃放中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一旦断火,烟火架也就不能顺利燃放。

但正是通过民间艺人的精巧技艺,才让大家在绚丽多彩的烟火花中,观看完整的故事节目。“这是我们周围很多人小时候的一大乐趣。”高正国说。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重庆晨报、元素微信公众号、永川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