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因地制宜走好体育教改转型路

15.12.2018  04:11

一是编制学校体育“4+6+X”教育规划。 部署安排游冰、足球、篮球、乒乓球、射箭武术、跆挙道、花式跳绳、跑步、软式排球等重点发展运动项目10个,并在市教委体艺教学“2+1”(2项运动技能1项艺术特长)模式的基础上,设定 “4+6+X”(运动项目“四会六知道”+X项艺术、科技、劳技等特长)的目标。  

二是创新学校体育“5+1+1+N”教学模式 “5”即把原来每周五天大课间操转变为体能训练课,“1”即每周一节足球课进班级,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校园足球实施意见”,“1”即一校一品,学校或区域特色课程一节,“N”即按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设置课程一节。每周五节体训课着重围绕学生各个身体素质维度开展教学,形成学生乐于参与的课程化大课间体育实施模式。  

三是建立学校体育“二四三”教研方式。 ”即两条工作线, “区—督导责任区—学校”三级教研线和“区教科所—学校”的指导线,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需求,实施“菜单式”加“订单式”的服务方式,体育教研员和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深入学校解剖“麻雀”,开展面对面指导。“”即课程、课堂、课例和课题。通过体育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堂教学打磨,优秀课例示范,问題即课题的行动研究方式,提升体育教研水平,推进体育教研活动课程化。三”指“三动”,即城乡联动、责任学区互动、基地学校带动。区级层面发挥城区学校体育师资优势,采取“送教下乡” “骨干支教”、蹲点跟踪指导、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