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振兴村因地施策 发展可持续“周末经济”

11.09.2015  01:07

        7月18日,隆盛镇振兴村主题为“甜猕相约·隆盛舒湖”的水果采摘季活动开幕,接下来每个周末,上千人到振兴村采摘猕猴桃、葡萄、无花果等,这个僻静的小山村热闹起来,振兴村“十里经果长廊”也从此被人们牢牢记住。

        振兴村是綦江区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村。甘溪河南北贯穿振兴全村,两山夹沟,形成地狭山陡的特殊地理,不方便耕种,限制了产业发展。振兴村因地施策、量身打造的脱贫路子,让振兴村生机焕发,人气聚集,扶贫攻坚迈开步子。

        一、找准优势,周末经济发动脱贫引擎

      2010年,重庆得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振兴村发展千亩猕猴桃,2014年试产,村民也零星种植有一定数量的果树,振兴村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土壤、气候等要素适合发展经果。从巴南到振兴村只有1个小时的车程,从綦江城区到振兴村只需半个小时,便利的交通为经果采摘提供了有利条件。

        扶贫开发不能千村一律,帮扶部门、隆盛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找准振兴村的优势,为振兴村量身打造脱贫方案。从南到北,振兴村一条沟长达9.8公里,于是,“十里经果长廊”的整村脱贫计划应时而生,应景而出,农旅结合,吸引綦江乃至重庆主城游客观光采果,用火热的“周末经济”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含得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内,10家业主被引进来,山沟沿线2500  亩土地流转出去,葡萄、桃子、李子、柚子等各种优良水果栽满甘溪槽。

        6月份吃风味玫瑰、美国紫琥珀,7月份吃青奈李、红夏甜,8月份吃红血、玫瑰皇后,9月份吃皇家宝石、威克逊晚熟李,10月份吃贵凌李、甜西梅,振兴村栽种的李子品种就多达20个,所有水果品种一共近50个,游客一年四季到振兴村都可“任性”采摘。

        大户之外,村上积极引导村民也栽种“摇钱树”,下半年,村上还将为每户村民提供价值2000元的果苗,整村发展。

        9家当地村民的农家乐顺势诞生,服务采摘游客,振兴村“周末经济”形成循环链条。

          二、开对处方,因户施策踏上致富大道

        全村建卡贫困户55户,55名机关干部进村“一对一”帮扶。这次扶贫帮扶和过去最大的不同是不给红包给项目,是围绕“减贫增收”这一核心,找准贫困原因,量身打造脱贫计划,确保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建卡贫困户彭达斌的土地在公路边,帮扶干部促成他栽种葡萄。资金短缺,彭达斌和大哥彭达春兄弟联手,共同栽种了30多亩。

      李登怀家住房紧邻千亩猕猴桃基地,交通便捷,家中人口多,帮扶干部动员李登怀发展农家乐,花3万多元将房屋重新装修了下,7月18日赶着采摘季开幕,他的农家乐也开张了,一个月下来,挣了4000多元。

        村民李显和家7亩多土地流转出去,每年可收土地流转费4000多元,然后,他们家老两口在猕猴桃基地打工,每人每月可挣千多元,小两口到重庆主城打工,每月收入近万元。将土地流转出去,一家人靠打工过上好日子。

          三、集中火力,项目资金打通发展经络

        注重扶贫的可持续性,通过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方式进行扶贫开发,振兴村迈开了脱贫步伐。

        财政拨款、社会捐资、群众自筹,振兴村营造了“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市扶贫专项资金210万元,区级部门配套资金659万元,业主和群众自筹268万元,振兴村将各种渠道的扶贫资金1137万元进行整合,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有效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发生。

        整村扶贫项目规划,列出了完成时间表,向全村群众公示,接受大家监督。优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必须的项目,重点解决能促进全村产业发展的项目,不搞大水漫灌。

        发展产业,灌溉、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不可缺失,振兴村整治14口山坪塘、硬化4公里产业公路;住房、饮水、医疗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振兴村建成了村卫生室、改造9户D级危旧房,100户C级危旧房,完成了饮水工程项目,2200人喝上放心水。

        目前,振兴村扶贫项目已经完成60%,一切按计划打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