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16.10.2017  16:27
“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 教育厅
“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 教育厅
“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 教育厅
“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 教育厅
“喜迎党的十九大,看重庆教育变化”之綦江篇:大教育观推动教育大治理格局 构建教育和谐健康生态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核心导读:
    2016年12月18日,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公益颁奖盛典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重庆綦江区“推行学区自治,激活社会责任”获得了该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这是继2014年綦江区首次获奖后再度蝉联该奖项。
在綦江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一种改革创新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綦江区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用大教育观推动教育的大治理格局,率先启动区域整体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评选阅读教学改革、学科绿色评价、课程育德实施、“5+1+N”体育教学等改革项目307个,先后10余次在全国性会议进行经验交流,22项创新成果亮相第二届教育创新博览会,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构建了和谐健康生态环境。
    学区自治,激活社会责任


    綦江文龙学区,辖2镇1街道,社会情况多样,学生人数众多,属于大学区。学区主任孙安华介绍到,“学区教育自治委员会,从辖区内社区干部、政协干部、社区代表、当地社会知名人士、家长、学生等6类群体选出代表7—9人组成”。“学区自治委员会”肩负监督、评价、引导和帮助四大职能,下设监督评价小组、学区业务自治组、学区自治执行组三个工作小组。
    学区内文龙小学进出校门有一段马路,2016年时市政部门计划升级道路设施,封闭施工后让师生很不方便。
    “家长当时不了解情况,意见很大。”文龙小学校长刘德锐介绍到,学区委员会了解到这个情况,组织学区小组积极宣传引导并组织引导该路段秩序,很快获得了家长理解。
不仅如此,学校的迁建工作也获得学区委员会很大帮助。文龙小学2012年就开始迁建,很快修好主体建筑,但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因征地问题一直无法完成,通过学区委员会的工作,这个老大难问题也迎刃而解。
    学区自治委员会通过“四维”治理进行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调研,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收集社区群众对学校的建议与意见;了解老百姓对学校的满意度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反馈学校并督促整改,是监督。构建‘规范办学、办学效果、社会满意’一级指标在内的多元监督指标评价体系是评价。监督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后学区形成整改方案,反馈给学校并实际指导解决是引导。最后是帮助,和各方沟通,引导尊师重教行为,净化教育环境;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帮助完善政府关心教育的机制。
    专家表示,重庆綦江区的创新实践,撬动了原有条块分割的体制,在政府和学校之间搭建一个缓冲地带,形成了一套新的机制和模式,使教育基层的问题更容易精准捕捉,资源的动员更容易得以实现,老百姓的问题更容易得以解决。
    目前,学区自治成效初显。自成立以来,綦江区学区自治委员会协调社会各界对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捐资助学1898人次,资助金额达1000余万元。2015年起,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綦江好老师”先进事迹,协调各街镇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三角、石壕、扶欢等镇设立教育奖励基金,筹资达500余万元,全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各学区自治委员会在各小区、各街镇广泛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定时咨询群众意见、及时回应教育热点,实现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区教委连续三年群众满意度调查和目标绩效考核名列区级各部门前茅。
    各学区自治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为学校协调解决建设、环境、安全等沉积问题。多方筹措经费协调解决教师周转房建设、化解矛盾修建围墙、硬化校园外道路方便师生出行、协调安装学校供气管道等,沟通解决了学校划片招生问题,组织专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各类讲座18场。通过这根教育“纽带”,各学区自治委员会广泛聘请教育行风监督员,定时咨询群众意见、及时回应教育热点,实现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评价导向,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綦江区因地制宜、扎扎实实地推动课改工作。为此,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改建学校,升级硬件设施。老师们则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教材和课堂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此时,綦江教育人开始反思前段时间工作,“綦江的课程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教育生态环境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把教育体系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局限性。政府到教委再到学校层级管理是“行政管理线”,各级督导室的工作是“业务管理线”,这是社会熟知的教育管理体系。实际上,还差一条线,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不满意,要给他们平台,给他们说法。我们是自己认为干得不错,但是老百姓并不了解,也没有任何评价。”綦江教委主任刘成介绍:“所以必须引入第三方建立社会评价线。
    他进一步介绍,“行政管理线”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从区政府到教委到学校实行层级宏观管理;“业务管理线”通过各级督导室开展工作,保证办学方针、课程标准的执行、课程体系的完善等,是办学的具体实施。“建立起社会评价线,就真正做到了管办评分离。三条线为深化教育改革这个目标服务,称为‘三线并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綦江区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在前几年深入推进区域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开始大胆探索以学区自治、学校自治、联盟自治为重点的管办评分离教育治理改革。
    “娃儿有地方上学,老师好好教,娃儿好好学,其他的都不关心。”陵园小学学生家长吴义谈起了以前他对教育的认识。“现在不一样了,我也参与到学校日常监督管理里面来了,假如饭菜不卫生,包括我在内的家长都很快会知道。
    目前,綦江区已初步构建起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探索研究成果荣膺第五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胜奖,多次在全国性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光明日报》曾以《綦江模式,农村教育的希望》为题报道。
    制度创新,学校自治唤醒主体责任


    今年暑假,綦江南州中学老师间传递着一则“劲爆”的消息,“新学期,不抢快点很有可能没有课上了”。
    班主任刘环聊起“抢班主任当”的情景:“我当了20多年班主任,还从未有过这样的危机感。很多以前不愿意当班主任的老师争先恐后,甚至有人私下向校领导写保证书、立军令状。”这样的场面在该校是第一次出现。以前工作靠安排,而比其他老师每天至少多花2个小时的班主任工作,极少有人主动选择。
    “不止班主任,科任老师也在抢课时,我的课都被老师‘逼’着交出来。”南州中学校长杨秀鹏感觉很无奈:“后勤等其他工作也是一样。”该校作为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重点新建的30所六年全日制完全中学之一,2012年晋升重庆市重点中学。外揽山水钟灵秀,内蕴诗书翰墨香,岗位很是“抢手”。
    原来,这是学校自治后该区教委配合出台的具体举措。2014年,綦江区开始推行校长责任制。校长牵头,全校老师民主制定发展目标,以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社会评价和学业评价。今年,第一周期结束,该区教委统筹出台了“三定”机制。
    杨秀鹏介绍:“三定就是定编制、定工作量、定课时,先定学校人员编制,再定岗位工作  量,公示出来进行选择,双向确认后就定好了课时。”算下来,南州中学编制485个,实际老师人数450人,35个工作岗位缺口就换算成课时,供区内其他老师选择。有南州中学这样编制超实际人数的学校,区内也有实际人数超编制的学校。
    “超编制学校抢工作更激烈,抢不到课时怎么办?”杨秀鹏笑道:“这样给了学校和老师很大的选择空间,解决了人浮于事和绩效工资不能调动老师积极性的问题。可以说,全区的老师都被盘活了。
    创新机制,成为綦江教育新常态。
    陵园小学开展“五位一体”家校共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狠抓教育改革和创新,已成为綦江区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
    据陵园小学副校长黄建华介绍,该模式通过民主选举成立学校家长教师协会,成员包括在校 学生家长及教职工,会员代表大会为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协会理事会为常设管理机构,理事长由家长担任,理事会下设学习培训组、宣传化解组、教学辅助组、活动协助组、后勤保障组、校园安防组六个家校共育小组,均由家长为主体设立。”通过此种模式,该校实现了对家庭教育的引导与提升,增强了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与共建。
    值得一提的是,綦江区研制的“中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教育部征求各地意见后将作为国标予以印发,独创的“五步”课堂教学督导法和“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标准”已在全市推广。
    外联内结,联盟自治发展均衡教育


    联盟,是教育最美的牵手。联盟怎么“”,以什么标准为“”,綦江区实行的联盟自治或许能做出回答。
    今年6月,綦江区通惠中学建成投入使用,该校地处发展新区,第一批招生只有400多人,配置了20多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年龄偏大,部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掌握程度上相对不高,再加上学校新建,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受到家长的极大质疑。如何让这样一所学校的孩子也能同样享受到优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呢?
    而綦江中学作为綦江“名校”,是该区优质学校代表。经过权衡,由綦江中学、通惠中学、古南中学组成的綦江中学教育集团成立。据介绍,集团内先期进行干部互派,老师交流等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既不打乱全区干部任用机制,又保证了集团内“政令畅通”。
    “当然,不是单纯地实行人事、经费、教学、资源配置、考核奖罚等管理,就能解决问题,‘联’的真正目的是要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对症下药。”目前,该集团三校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未来,还将在德育、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共享优质资源。
    “我感觉小孩就像在綦江中学上学一样,赚到了。”通惠中学学生家长觉得非常满意。
綦江教育联盟没有统一标准,或按地域共性结成,或按学校性质结成、或按教育阶段目标结成。
    据了解,区内就有学前教育联盟、小学发展联盟、初中发展联盟等。区外则与包括贵州省部分地区在内等12区县建立初中联盟、小学联盟,“贵州部分地区和綦江地理环境类似,同处西南边陲,多为乡村地区,所以有共同语言”。西藏昌都作为重庆市对口帮扶地区,主动提出与綦江结成教育联盟。綦江为昌都地区培训校长,交流优秀教师到该地任教,课件、教材等教育资源也无私援助。当教育部得知綦江与昌都教育联盟的消息,“感到非常意外、惊喜和感动”。
    綦江职业教育中心则稍显独特,该校是綦江职业教育唯一代表,形单形只。所以就与万盛区、南川区职教中心结成一个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标准,每年进行评价,促进了职业教育水平提升。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导致现在“学校等级不一样,建设发展时间不一样,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教育教学水平肯定也存在差异。”教育发展联盟尤其是教育集团的形成,“就是由优质资源学校带薄弱学校,让优质资源扩大化,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发展均衡教育具体实施方式。”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华龙网 叶泽阳、张波,供图/綦江区教委)

綦江区用好“加、减、乘、除”全力打造平安校园
    一是在“三防”配置配备上做“加法”。教育厅
綦江区“三位一体”创新家校共育模式
    一是建立一项联动机制。教育厅
綦江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食品安全
    为切实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