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琼江上的“渡娘”

05.07.2021  17:50

早上六七点,天空放亮,少云镇琼江渡船码头,刘明站立江边等孩子们渡船。新华网 彭博 摄

  新华网重庆7月5日电(刘磊)早上六七点,天空放亮,少云镇琼江渡船码头渐渐清晰起来,一位齐耳短发、身影瘦小的妇女早已站立江边,不时朝小路方向张望。

  “刘老师早!”“刘老师等久了!”20多分钟后,三三两两结队的孩子过来和她打招呼,原本寂静的码头热闹起来。

  待孩子们上船,刘老师挨个清点完人数后就朝船头大喊一声:“船夫,开船吧!”只见小船推开波浪,不一会儿就到了对岸。然后刘老师押后,孩子们安全上岸,高高兴兴上学去。下午放学后,又是同样的一幕,周而复始。

  刘老师名叫刘明静,今年46岁,是重庆市铜梁区关溅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一名预备党员。因为一句承诺,她风雨无阻,坚持江上当“渡娘”。

  寒来暑往,静静流淌的琼江水倒映着她瘦小的背影,也见证着她不变的初心:让孩子们平平安安上学。孩子们也亲切地叫她“渡娘妈妈”。

山水阻隔之下,渡船成了孩子们上学的交通工具。新华网 向进 摄

  这一称呼的由来还要从2007年说起。

  关溅小学是一所百年小学,坐落于革命烈士邱少云的家乡铜梁区少云镇,蜿蜒的琼江河从学校旁顺流而下。

  学校600多名学生中,大约60%都是留守儿童。而琼江对岸的梧凤、梅子两个村,每年都有三五个适龄儿童到关溅小学读书。

  “因为沿着江边的公路到校路途较远,乘坐渡船就成了这些孩子们上学的选择。不坐船的话,上学绕道要花1个多小时,坐船能节省一大半时间。”刘明静说。

  当时,刚来关溅小学任教的刘明静了解到自己班级中有三个孩子独自乘坐渡船上学,就很不放心。有一天,她得知班上一个女生不慎差一点掉进江里,心更是吊到了嗓子眼。

  “我一听,心里好害怕,万一掉到水里了怎么办。于是就下定决心,上下学到渡口接送孩子们。”刘明静回忆。

  没想到这么一做就做了十几年。

刘明静为孩子们系上救生衣,守护孩子们过江。新华网 彭博 摄

  如今,每天早上7点左右,刘明静就来到码头,看一下学生们过来了没有,如果没有过来的话,就打电话给家长,询问学生的情况。下午又把他们送到河边,并让孩子们到家发手机短信报平安。

  “有时我也会觉得有点苦有点累。”刘明静说,关溅小学到江边码头,需要步行10分钟,护送孩子们乘船安全到岸,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每天,她几乎都是到校最早、走得最晚的老师。

  “但是能最大化地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就没啥子了。”刘明静说,这些留守孩子们也能感受到她的温暖。有一次,她接送上下学的一个孩子顺口叫她“渡娘妈妈”时,瞬间她心里暖了。

  受到刘明静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渡娘”队伍中来,自发成立了“渡娘”少云志愿服务小分队。多年来,关溅小学没有一名学生因乘船发生安全事故。

  不只是爱心渡船,学校还组织了爱心车队,接送孩子们安全坐车。刘明静说:“少云镇是邱少云烈士的家乡,我们希望把邱少云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又是一天放学,送完孩子们安全渡船后,刘明静望着不远处,目光柔和。她说:“现在我又多了一个心愿,就是看学校门前的琼江大桥建成,那样孩子们上学不用再坐渡船了。

  身旁,蜿蜒的琼江水静静流淌,倒映着刘明静的背影,也见证着她的入党初心。

刘明静正在上课。新华网 彭博 摄

刘明静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新华网 彭博 摄

蜿蜒的琼江水静静流淌,见证着刘明静的入党初心。新华网 彭博 摄

编辑: 张青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