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生在重庆 火锅辣得他双脚跳
3月30日是国际医生节,在越来越国际化的重庆医学领域,也活跃着不少来自国外的“洋医生”。 30岁的美国克利夫兰医学院骨科医生James E.Repko 结束了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期1月的进修学习,在返回美国前,James拥抱了他在中国的导师、西南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唐康来教授。
他说,最舍不得的除了在重庆的同事们,还有辣得他双脚跳的重庆火锅。
美国医生James 打算把重庆技术带回去
“坦率的说,我曾认为中国的医疗技术相对会较差,但在这里每一天的经历,让我越来越震撼。”James是获得美国骨科执业医师执照的资生医师,他在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骨科工作3年。这家医院是全美国最顶尖的医院之一,骨科专业排名也在美国名列前茅。
今年2月,James第一次来中国,到重庆前,除了在网上查到火锅或者山城这样的名词,并没有想到可以在这里学到美国都没有的实用技术。
“比如像踝套使用方法,中国医院在足踝部微创治疗、严重畸形矫正、3D导航手术技术广泛使用,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还能帮助手术医生精准操作,从而得到最好的术后效果。在这之前,美国骨科医生没这样尝试过,回去后争取早点在美国患者身上应用。”James说,在诸如器材使用方法、手术技巧、诊断方法、病人手术时间选择上,中美医生有所区别,也正因为不同,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的地方更多。
“运动医学疾病已成为全世界骨科医生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James的中国导师、西南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唐康来教授说,最热的医学专业更需要大范围交流互补,通过跨国间技术共享、医师培养等活动,把最有利于患者的医疗技术推广到所有国家。
James眼中:中美医生各有各的累
“My god,怎么看完的,一天看了100多个病人,我们那边最‘麻利’的医生,一天看50个患者就是极限了。”来重庆后的第二天,James就跟随导师唐教授看专家门诊。他坦言,从来没有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医生的“累”。
不停的门诊、手术、查房、业务学习,中国医生的勤奋让James赞不绝口。他说:“美国的医院通常不会让医生加班,因为医生如果加班门诊或者手术,医院要付的加班费会比正常工作时间报酬多很多,一个小小急诊脱臼处理,可能就会让患者在医院花几千美元。”
“尽管非常受人尊敬,但在美国当医生也很不容易。”他说,美国的医生更多的是“心累”。如在安排病人手术前,美国医生对于每个病人的细节关注得更多,即使这个细节和手术不一定有关系,有些抽烟的病人,医生会要求他回去戒烟一段时间后再手术。同样的,美国医院对于医生的个人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在面试的时候,如果发现医生抽烟,他是很难被雇佣的。
James所在的克利夫兰医学院主院区,仅骨科就有手术医生75人,但全院每年的手术量也不过20万人次,明显中国医生手术做得更多。尽管美国医生花了更多的时间在和患者相处、沟通上,但仍然避免不了“医患矛盾”,造成很多医生心理压力较大。比如,由于互联网的发达,美国患者有更强烈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他们可以一边用手机在网上搜索问题,一边让医生给予解答,这其实是对医生专业性的很不尊重。
对火锅又爱又恨 期待再来重庆
“以前还是医学生时,时常看文献报道,发现中国患者经济条件相对较差,选择的手术方式,有些会放弃一定的运动功能,从而节省一大部分手术及康复费用。” James说,而美国患者不仅需要医生把骨科手术做好,他们更关心术后不缺失运动能力。
但这次来重庆和中国患者面对面交流,James发现中国的患者对术后功能的关注越来越高。
“我和导师唐看门诊的时候,发现尽管很多患者病得很重才到这里就医,但他们仍然像美国的患者一样,特别关心术后的运动功能能否恢复,甚至不受影响。” James说,这些其实对于中国医生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只有跟上潮流,学会更一流的技术。
聊到重庆印象,James说,和很多外国人一样,对重庆火锅是又爱又恨,“它太美味了,可是太辣了!我相信有一天我还会再来重庆,这座令人不舍的城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珊 摄影 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