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记者老区行①| 城口高山的“巴掌田”如何变成“黄金地”

06.05.2018  15:08

开栏语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精神,助推重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在“五四”青年节前夕,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积极践行媒体走转改,组织旗下各主要媒体深入涪陵、黔江、城口、石柱、彭水、酉阳、秀山七个革命老区,开展“青年记者老区行”采访活动。

为期10天的走访中,青年记者走乡村、下农户,沉入基层。以故事人物、乡村新貌等生动反映老区干部群众,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的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和新的成果。

即日起,上游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多视角、多层次展现此行新发现。

△农户们在草原采摘园中劳作

高速公路已经动工了,下道口离这不到五分钟车程;高铁站也已列入规划,通车后主城过来也就2个小时。这里就是城口北屏乡。6日,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重庆的最北端——北屏乡,看看这里的农作物如何变成使百姓致富的“黄金”。

巴掌田”劣势转为优势

北屏乡位于城口县北部,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与陕西省岚皋县四季镇接壤。“巴掌地,脚板田。”老城口北屏乡人对这句顺口溜一点也不陌生——以前的城口北屏乡,因为山高地小,发展很受局限。

怎样才能把“巴掌地、脚板田”的自然地理劣势转化为优势?怎样才能结合本地的资源、实现百姓致富、乡村振兴?这是北屏乡的父老乡亲们时时思考的事情。

交通位置好、处于山间平地的北屏乡想出了一条新思路:建立特色农业试验示范园,采取“土地集中流转整治、村委统一对外租赁、劳动力轮流排班务工”的办法,以村民小组为单元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

通过这种集中流转土地的方式,北屏乡原来分散、独立、各自小规模耕作的土地,渐渐集中起来耕种。这样一来,土地集中规划,合理高效,产量大大提高。

仅以北屏乡太平村为例,自2013年以来,太平村累计流转整治土地450亩,引入农业企业发展特色种植项目,现已建成猕猴桃、冬草莓、青脆李、葡萄等种植采摘园和菌草技术推广试验基地。从前,村里的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土豆、玉米,一亩产值六七百块钱;现在,游客一年四季来太平村,都可以采摘到新鲜、味美的水果,每亩产值高达上万元。

北屏乡党委书记李成红是这样描述的:“要让来这里旅游、休闲的游客四季都有花看,四季都有果吃。

北屏乡实行土地集中流转五年来,每年产值收益3000-4000万元。未来,这里将建成占地450亩,覆盖160户农户的大巴山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园区。葡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在这里将四季都能采摘,建成休闲观光农业园,用休闲农业园带动乡村旅游。

李成红的底气还在于北屏乡的地理优势:这里离已经动工的城口高速路收费站不到五分钟车程,预计五年左右通车;离规划中的城口高铁站,也不到五分钟车程。

其貌不扬”草莓能“生钱

这段时间,刚好是草莓成熟的季节。上游新闻记者在北屏乡的草莓采摘园看到,这里培育出来的草莓个头不大,甚至还有点发白,静静地“”在地上,甚至让人感到有点“其貌不扬”。

当新鲜采摘下来的草莓摆上桌后,看似“其貌不扬”的草莓,却味道甘甜,口感细腻,清香和香气并存。

这种草莓叫‘牛奶草莓’,个头虽小,味道却隐隐约约有一种牛奶的甘冽,所以吃起来会感觉比一般的草莓要甜。”草莓采摘园所在的硒谷乐农业开发公司主管彭诗富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到。

2015年7月,彭诗富来北屏乡考察。乡里高山低温的气候特点,让彭诗富有了种植水果的想法,“放眼全国,这样的地理环境很少,种水果有大优势。”于是他立马请了技术员来商讨培育水果事宜。

起初,大家都觉得草莓不一定种得出来。经过后期多次勘察,以及彭诗富、技术员、农户的努力,加上乡里的帮助,棚内十七八亩草莓,第一年就创造出了57万多元的产值。

不仅卖草莓,彭诗富脑子还很灵光——他也卖培育出来的草莓苗,因为草莓苗结出的果子味道好,草莓苗不仅卖到周边地区,还销往四川、陕西等省市。

明年,我们的草莓苗子年销量预计将超过600万株。”望着北屏乡山坳深处广阔地带的草莓大棚,彭诗富眼里满是对丰收的憧憬。

为了旅游农业发展的需要和顾客的需要,未来,彭诗富还将在乡里的帮助下,着力打造草莓园和阳光餐厅旅游农业。阳光餐厅作为一个生态餐厅,室内会覆盖满植被。这处预计占地20多亩的生态旅游胜地,会包含儿童乐园、钓鱼岛、婚庆广场等等场所。

今后,市民来北屏乡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水果采摘,还能在绿色植物包围的阳光餐厅中,享受休闲好时光。

△陈华清

农户收入翻5番

上游新闻记者看到,在北屏乡草莓采摘园中,几位农户正在劳作,采摘成熟的草莓。

今年43岁的陈华清,自2015年起就在草莓基地务工。拔草、摘草莓、种草莓苗,她样样在行。

以前北屏乡还没有实行土地集中流转整治的时候,陈华清在自家6亩地里种苞谷、土豆、红苕,一家人年收入万元左右。

后来,陈华清把家里的田流转给了草莓园,一亩补贴700元。在草莓园务工计时算钱,十块钱一小时,平均八小时一天。这样算来,陈华清光是务工,平均一个月就能收入一千多块钱。

2015年时,陈华清还是乡里的建卡贫困户。现在,陈华清全家一年可以挣5、6万元,较之前的收入,差不多翻了5倍。

谈到北屏乡的土地集中流转整治政策和现在的生活,陈华清说,“现在好啊!在草莓园上班也不累,还能有比以前多很多的固定收入,生活感觉很幸福。

文/图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