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7000年前就和猫比邻而居,你家猫儿也许是古代名猫

01.11.2019  11:00

早在7000年前的重庆,人类就已经和猫比邻而居了,虽然那时的猫儿们还没有被作为宠物饲养,但是这只可爱的小动物,就已经进入了人类的视野。

近日,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公众号“重庆考古”上,发布了一篇《谁是狸奴——漫谈古代的猫》的文章。文章不仅讲述了古代人养猫的历史,还罗列出了古代名猫的种类。

这篇文章出炉的原因,竟是去年来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一群猫儿们——这群小猫虽然是野生的,但在这里,却被一群男人们当成了宝贝,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明宣宗《花下狸奴图轴

早在4300年前古代人就开始饲养猫

这篇文章的“操刀者”是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徐进,为了阐述古人和猫的故事,他查阅了超过20篇的考古报告。

早在一万多年前的人类遗址中,猫就出现在了考古专家们的视野里,但是,直到4300年前,这群野猫才真正走进了古代人的家中。”徐进说,中国关于“”的记载始见于《诗经·大雅·韩奕 》:“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这是一首周宣王时代(公元前827-782年)的颂诗,当时已有熊罴猫虎等动物的分类概念。不过,这里出现的“”似乎还是未被驯化的野猫。

考古材料中的猫比文字记载要古老得多。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野狸下颌骨,年代距今约12000年;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过2块猫左下颌骨和1枚游离齿,年代距今约12000-7000年。这两个遗址的猫骨均鉴定为野猫。

而在重庆丰都玉溪遗址,也发现了等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均出土了猫骨。

重庆丰都玉溪遗址出土狸猫右下颌骨

不过,大部分遗址出土的骨骼遗存为野猫,能够确定为出土家猫骨骼遗存的遗址有山东潍县鲁家口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和河南汤阴白营遗址(距今约4100-3800年)。

由此推断,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家猫骨骼遗存最早距今约4300年。古代人类在食用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的动物之后,将它们的骨骼废弃在居住地周围。因此,有理由认为上述新石器时期遗址发现的大部分野猫是被人类食用过的。

古人养猫的目的就是为了用它们来捕鼠

古人爱称猫为狸,如《韩非子》曰:“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吕氏春秋》说“狸处堂而众鼠散”,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思养猫捕鼠。

徐进说,鼠害是古代农耕社会最为头疼的危害之一,猫恰好有捕鼠的天性,人们因此将猫视作可贵的同盟,豢养起来,逐渐生活在一起。

这一时期的考古证据也支持文献的说法,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商代晚期猫骨遗存,陕西咸阳西汉汉阳陵遗址、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墙遗址、北京大葆台西汉黄肠题凑墓、湖北秭归土地湾西汉后期至东汉早期遗址、湖北宜昌卜庄河遗址六朝地层、宁夏固原北周田弘墓均有家猫骨骼遗存出土。

而到了南北朝时期,猫已经不再只被古人做为捕鼠的工具,《魏书·太武五王传》记载,在北魏太武皇帝十一男中,有个名叫“猫儿”的皇子。以“猫儿”命名爱子,这可能是中国较早反映猫作为宠物的材料。《资治通鉴》又载,武则天喜爱猫,专门训练猫与鹦鹉相处,结果“猫饥,博鹦鹉食之”,说明唐代已开宫廷饲养宠物猫之风。

画猫·宋朝十二月闲乐集》插图一

画猫·宋朝十二月闲乐集》插图二

宋代养猫之风盛行,元代出现了养猫契约

到了宋代,养猫已成风气。宋代养猫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北宋都城开封和南宋“行所在”临安(今杭州)都有专卖猫食的市场。《东京梦华录》说开封的市场上“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可见当时都城里的人们养猫已是非常普遍。

在宋代民间,因为养猫 、玩猫风行,导致猫价上涨,名贵猫更是奇货可居,于是产生了一批盗猫为生的人。《桯史·猫牛盗》记载 : 盗猫一般在白天进行,因为杭州天气较为闷热,猫喜欢户外活动,极易被捕。抓获猫之后,将猫全身淋湿,放在准备好的缸或者桶中。因猫生性洁癖,皮毛淋湿后,它们便不断用舌舔,不干不止,一般不号叫,所以一旦猫丢失,很难找回。

元代民间还出现了一种叫“猫儿契”的雕版印刷契式。尽管在那个时候买卖牲畜动物都有相应的契式,但是只有猫的契式不一样,不仅有图像,还有特别的形制和规范。

由于当时的猫被广泛用来防止鼠蛀佛经,所以在猫的身上被赋予了神灵的元素。“猫儿契式”的文字呈螺旋形排列,带有一种法术的色彩。

元代的猫儿契式

清代第一次出现了专门记载猫的著作

到了明代,皇帝们对猫的喜爱更是无以复加。明代在西苑与万岁山(今北海与景山)之间的乾明门处专门养猫。《明孝宗实录》记:“乾明门猫十一只,日支猪肉四斤七两,肝一副。”到正德年间,养猫的花费已增数倍,致使嘉靖初年,大臣上疏进谏释放乾明门等处禽鸟虫蚁,停止进献珍禽异兽。

然而这种谏言作用不大,《耳谈》上说:“嘉靖中,禁中有猫,微青色,惟双眉莹洁,名曰霜眉。善伺上意,凡有呼召或有幸,皆先意前导,伺上寝,株橛不移。”霜眉死后,明世宗伤心不已,将它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冢”。

到了清代,第一次出现了记载猫的著作——《猫苑》、《猫乘》,分别为清代的黄汉、黄初桐带领编纂,目的是为了“使后之人知猫之有功于世,非特为博雅之助也”。其中以《猫苑》较为出名,书中囊括种类、形象、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个门类,被视为当时关于猫的百科全书。

元代《同胞一气图

相关链接

古代名猫种类

狮猫

古代名猫南宋咸淳《临安志》:“都人畜猫,有长毛白色者,名曰狮猫。盖不捕之猫,徒以美观,特见贵爱。”这个品种的猫是一种长毛猫,以白色、黄色为上品,不用来捕捉老鼠,而是供达官显贵赏玩,与普通家猫有很大的区别,该品种可能就是今天的波斯猫。

由于中国本土并不盛产长毛猫,故狮猫在当时是名贵稀有的品种。

狮猫又分为“挂印拖枪”、“四时好”、“金被银床”、“乌云盖雪”、“踏雪寻梅”、“雪里拖枪”等细类。

挂印拖枪”:指纯白而尾独黑者,额上一团黑色。古人认为豢养它的家庭将会得到尊贵的地位和声望,因此颇受人们珍视。

四时好”:指的是毛色纯正、没有杂质的长毛猫,其中以黄色和白色为佳品。《游猫图》画面左侧的猫就是“四时好”。

金被银床”:指“黄身白肚者,名金被银床”,金黄色的猫确为上品。

乌云盖雪”:指的是碧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

踏雪寻梅”:是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寻梅,其纯黄白爪者同。

雪里拖枪”:为纯白而尾独黑者。

戏猫图》画面下方右侧就是“挂印拖枪”,圆墩下、榻下的是玳瑁

游猫图》里画面左侧就是“四时好

狸猫小影图》里画的就是“金被银床

短毛猫

中国本土的猫以短毛猫为主。

狸猫

是中国古老的一个猫品种,宋代“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较早涉及到狸猫的典故。通常以斑纹清晰、古雅的狸猫为良种,以色泽纯正、毫无杂质的狸猫为佳品,即“其纯狸色,亦有佳者,皆贵乎色之纯也。”南宋《狸奴蜻蜓图》、《狸奴图》里的猫就是狸猫,但是它们的嘴边长有花纹,古人称之为“衔蝉奴”。

狸奴蜻蜓图》里画的就是狸猫

玳瑁

这种猫的斑纹由黄、黑、白三色组成,是少见的三色猫,“玳瑁斑”中雌性较多,雄百中无一,要能发现一只这样的雄猫,便是人间珍品。《戏猫图》里位于圆墩下、榻下的两只猫是这个品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