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戴耳机听音乐练英语 高二的他听不清老师讲课了

03.03.2015  10:48

龙头寺火车站,候车的情侣在广场共同听一副耳机。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3·3全国爱耳日

重庆晨报记者 王婷婷 实习生 杨钦 报道

18岁的高二学生刘晓军(化名)初中以来一直是住读,怕影响同寝室的休息,他长期戴耳机听音乐、听英语,结果五年下来,听力出现中度损伤。专家表示,年纪轻轻听力却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就是耳机惹的祸。

今天是第16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然而,随着平板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出现,年轻人因用耳不当,出现听力问题的越来越多。

寒假后回校

他听不清楚讲课声音了

昨天上午,重医附二院耳鼻喉科门诊,18岁的小刘坐在候诊厅,显得有点烦躁。因为环境有点嘈杂,母亲每次跟他讲话,总要用一只手挡在嘴边,然后比正常说话声音大一些。

原来,最近半个月来,小刘发现周围人说话他开始有点听不清楚了。特别是这次开学回到学校,老师在讲台上讲话,如果周围环境稍微嘈杂一点,他就听不到老师说什么。

接下来的纯音测试结果显示,小刘双耳为中度损伤。耳鼻喉科主任骆文龙介绍说,这就意味着,小刘现在只能听得见50分贝以上的声音,而我们正常人说话也就是50分贝左右,如果小声一点才30分贝上下。

五年练听力

耳机成听力下降的嫌凶

小刘说,自家没有家族遗传的耳病,自己之前听力一直都不错。但从初中住读开始,因为怕打扰同寝室的同学休息,他听音乐、听英语听力、听收音机……几乎能用耳机的他都用耳机。

骆文龙表示,小刘家没有家族遗传的耳病,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看身体是否有其他疾病。不过,也不排除是长期使用耳机过度,最终造成噪音性耳聋,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听力下降。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每到寒暑假,来检查听力的人群中,青少年的数量都会增多。骆文龙根据门诊量判断,平时一天五六个年轻患者,到了假期,每天平均在15人左右,“这些年轻患者几乎都是用耳不当导致的耳病,其中,过度使用耳机是主要原因。

医生说法> 是耳机就会伤耳朵

昨天,在沙坪坝步行街,记者随处都可以看到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有的还戴着头戴式的耳机。

22岁的小唐在重庆大学读大三,他也买了一款头戴式的耳机,一方面是音质好;另一方面,广告上说这种耳机更安全,更保护耳朵。

对此,重医附一院耳鼻喉科教授钟时勋说,目前市场上耳机大致有头戴式和耳塞式两种,“有的人觉得头戴式对耳朵伤害小,其实两种耳机对耳朵的伤害都是一样的。听音乐伤不伤耳朵,不是看耳机种类,而是要看音量大小。

钟时勋还提醒市民,劣质耳机过滤声音的能力差,会发出过于尖锐的高音,很容易在瞬间使听力过度疲劳。如果听了10—15分钟左右,耳朵有胀痛感,伴有轻微恶心,这样的耳机千万不要用。

骆文龙介绍,一般情况下,人体所能承受的音量是在80分贝以下。如果长期在80分贝以上的环境生活,就会出现头痛、记忆力减弱,以致失眠等症状;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达100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不可恢复性的听力损伤;长时间受120分贝以上音量的刺激,听觉细胞就会受到永久性的破坏,严重者还会造成听力丧失。

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音量最大输出可达105-120分贝,如果长时间开大音量听歌,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听力丧失。骆文龙建议,用耳机听歌时要遵守“两个六原则”:一是,每次听音乐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二是,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