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日报:重庆盲童的快乐足球梦

08.12.2015  12:40

中新社重庆12月4日电 题:重庆盲童的快乐足球梦

中新社记者 韩璐

控球、跑动、过人、射门……对于一个普通的10岁少年,要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并不难。但“盲童足球队”的14名队员为了连贯完成这几个动作,已不知摔了多少次。“国际残疾人日”当天, 中新社 记者前往重庆特殊教育学校,观摩了一场盲童的足球训练课。

因为阴雨,3日下午的训练地点改到了不大的室内门球场。为躲开其他训练队,球队教练周威林将队员带到靠近墙壁的位置。这块和羽毛球场差不多大小的场地,成为14个孩子完成当天所有训练的地方。

左右脚各踩球一百次,开始!”周威林习惯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热身。

左、右,左、右,脚稍微向内,用前脚掌。”周威林仍一边重复口令,一边用身体示范。“虽然他们看不到,但他们能够听到。我的动作频率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到。

程俊豪,左脚接触球位置要靠前。”看到有队员动作不标准,周威林蹲下去,用手握着孩子的脚,引导孩子接触球。在训练中,他不仅是教练,还要当孩子们的“眼睛”。

他们所用的“特殊足球”能发出铃铛声。在踩球过程中,孩子们保持着7个人一排的基本队形。

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根据足球内的铃铛声很好地控球了。”周威林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看不出(和普通小孩的)区别吧?

要达到对足球的“准确”控制,意味着孩子们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因为视觉受限,孩子需要通过触摸动作来学习如何做控球的动作。这是一种纯粹的模仿练习,极为枯燥。”周威林说,开始时,一个简单的触球动作,就需要训练一个月。

除训练枯燥外,盲童的平衡能力较弱,训练中相互碰撞、摔倒是“家常便饭”。不过,比摔倒更让他们沮丧的是丢球。

因为足球是滚动的,在触球过程中,一旦球离开孩子的听力范围,他们只能站在那里,等我们把球送回去。”周威林说,丢球时孩子们会表现得慌张,“不过,一拿到球,孩子们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张肖是最早加入足球队的队员之一。虽然带着眼罩,但张肖在球场上能准确地到教练指定的地点停球、转身。“我喜欢踢足球。虽然看不到它,但是我能感觉到它,能让它听我的话。”这个只有14岁的少年,还无法说出平时听球赛接触过的外国球星名字,但是聊起足球,他一直在笑。

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要踢球,但是一碰到足球我就高兴。”已经接触足球2年的张鹏是球队的“积极分子”,除了每周三次的固定训练,张鹏在周末也会和队友们聚在一起练习。“在球场上跑,感觉力气用不完。

球队成立这一年半里,没有一个人说要退出。人数还从开始的8人增加到14人。”对于周威林而言,孩子们对踢球的喜爱,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我希望孩子们通过接触足球,和普通孩子一样得到运动的快乐。”周威林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把这支球队带出重庆,“去更大的赛场比赛”。

刊于:菲律宾《联合日报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