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识聚心聚智聚力 江北统战工作推转型升级

10.11.2015  13:09

  重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江北嘴金融中心。

  江北区知联会定期到富力海洋社区服务民生。

  台湾彰化县基层乡镇参访团参观春晖社区。

  “最炫民族风”中秋茶话会文艺表演。

  开展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核心提示>>

  近年来,江北区统战工作紧扣“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统战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扎实推进“聚识聚心聚智聚力”行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团结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助推江北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今年市委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江北区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区委常委会、组织专题学习会、开展走访调研、广泛征集意见、解决难点问题,全力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要求江北区各级各部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再认识、再审视,进一步明确统战工作是全党的重要工作,在思想上增强统战意识、战略上巩固统战地位、工作中发挥统战优势、实践中深化统战作用,为推进江北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

  1 党派同心服务社会

  “小区高空抛物伤人,责任谁来负?”“小区私搭电网是否触犯法律?”面对这样的问题,江北区寸滩街道的居民再也不会找不着北了。为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区居民之间发生的问题、化解其矛盾,民革江北区委同心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与寸滩街道签订了结对网格化管理法律服务协议,44名律师与寸滩街道44个社区网格进行了对接,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

  “律师的电话都在社区公布,需要的居民可以随时求助。”重庆市炜林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鹏炜介绍,“尽管只有44个名额,但是报名的律师有近百名。以后如果有律师敷衍塞责,一旦群众反映立即更换。

  据了解,为整合各民主党派社会资源,江北区创建了“同心服务社会”统战成员社会服务活动系列品牌,开展了“组织联系社区、成员联系群众”、“民主党派志愿者联盟”等活动,培育了“律师进网格”、“烛光行动”和“爱心妈妈”、“名医坐诊”等系列品牌工作室,开展助学、助困、助残、助贫等活动。仅2014年,慰问困难群众1300余人次,累计捐款330多万元,收集社情民意1200余条,社会反响良好。

  江北是民主党派成员和组织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现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7个区级组织,民主党派成员2000余名。通过组织“统战学堂”、建设“统一战线教育实践基地”、重温多党合作历史等活动,“以学聚同”、“以史促同”、“以行践同”,不断增进政治共识,共同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服好务。

  江北区不仅引导各民主党派社会资源服务社会,还扎实开展政党协商,制定了《江北区政党协商计划》。江北区建立了“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调研运行机制,完善了“研、谏、办、馈、督”五位一体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

  近年来召开民主协商会50余次,形成《江北党派建言》100余期,收集相关意见建议1000余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江北区还完善特约人员工作制度,聘请特约监察员、特约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城建督导员、国土督导员17名,主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司法、综治工作等开展专题调研和检查督导,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十分注重党派自身建设,坚持“量化管学”和“缺啥补啥”原则,依托党外干部培训“学分制”评比和加大挂职锻炼力度,提升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实效,切实发挥教育培训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功能。江北区对列入教育培训对象的党外代表人士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年要求完成30学分、5年共计150学分的课堂和网上学习培训,以及参加3次计15学分的社会实践活动。

  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江北区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创新开展了网上在线培训、联合培训、外出实践等方式,不断调整、细化必修课、选修课培训内容,使内容更加鲜明、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具体,实现了从以往单向的“补习学”到现在双向的“互动学”。近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班50余个,培训1600余人次,20余人次到党外干部市级挂职锻炼基地、民主党派区级机关、区级各部门和街镇挂职锻炼。

  2 民族团结交流交融

  每逢中秋佳节,江北五里店街道都会举办“最炫民族风”少数民族中秋茶话会,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多年。

  在今年该街道工校社区的中秋茶话会上,31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身着盛装,不仅表演了自编自导的民族歌舞,部分少数民族代表还分享了自主创业故事,并请居民们品尝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

  “少数民族群众的难事,是我放不下的心事。”工校社区党委书记吴茜深有感触地表示,因社区毗邻观音桥商圈,外来经商和务工的人员较多,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刚住进社区时,不熟悉周边情况难以融入社区大家庭,在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社区试点成立少数民族联谊会,建立少数民族维权服务站,就是要少数民族同胞融入社区大家庭。

  “在江北,大家就像一家人。”佳嘉幼儿园园长马燕是彝族人,她的幼儿园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工校社区发展壮大,成为该区首批普惠性二级幼儿园。为了方便孩子们进出幼儿园大门,马燕希望移除大门口的石桌石凳。当马燕找业委会商量这事时,却引发了居民的不理解:“这是我们歇脚的地方,你不能搬走!”吴茜主动出面调解,几次劝说后,居民们终于点头。马燕对此铭记在心,当了解到一位汉族困难居民的孩子上不起幼儿园,马燕主动把孩子接到了自己的幼儿园,承诺免去一切费用,直到孩子踏进小学校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新疆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在江北经商,江北区引导其转变经营方式,让其放弃传统的羊肉串、馕饼等经营品种,经营具有新疆特色的农副产品。还与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为其设立独立售货亭,帮助他们安心扎根重庆。为了表示感谢,新疆和田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运来50箱哈密瓜送给石马河养老院,还购买了100余份书包文具捐给江北贫困学生。

  “在这里,各个民族不分你我亲如一家人。”重庆新疆商会副秘书长马龙飞表示,江北是一个充满包容、温情的城区,来渝经商的新疆少数民族都喜欢这里。

  据介绍,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江北率先在全市构建社区民族工作平台,坚持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成功创建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其中五里店工校社区去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今年被市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吴茜去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今年还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对民族干部,江北区也是大力培育。回族干部马善祥是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的负责人,从事调解工作20多年,为群众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件,记录了150余本笔记。目前老马工作法已在全市推广,老马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马善祥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少数民族干部,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我要干到70岁、80岁,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3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2011年国庆节,32岁的彭亮回重庆探亲。报纸上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江北区嘉陵三村微企孵化园正招募入驻企业,注册资金只要10万元,进入孵化园后还能享受财税、政务、金融等多方面的服务。

  与其外出打工,何不在家创业?在园区的帮助下,不到一周时间,彭亮的“海龙动漫”便成立了。经过两年时间的培育孵化,“海龙动漫”注册资本从10万元增至520万元,产值突破千万元。2014年,“海龙动漫”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重庆OTC实现挂牌上市,这也是我市首个由微企成功改制后直接在OTC挂牌的企业。

  “我们专门开展了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江北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称,江北区从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扶持微型企业“从微到大”。帮扶以来,微企中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重点行业占比达90%以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龙动漫在OTC挂牌,南电科技获评“市微型企业十大创业之星”,炫酷科技被评为云计算试点单位,科恩公司等20多家微企产品申请获得专利。

  不仅如此,江北区还大力助推非公企业创新转型,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区工商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对接“互联网+”行动计划,触发“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互联网+”与工业制造、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港城微企孵化园、家庭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和COSMO成长工场4个市级孵化园,形成“创业——创新——创造”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同时,引导会员企业参加上市辅导培训,提升其创新转型能力。目前,金科股份等6家会员企业已成功上市,康元装饰等11家会员企业在上海、重庆OTC挂牌,金科集团、华南物资跻身中国民企500强,小天鹅、金科股份、山城燃气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江北区还创新融资服务,先后与渝北村镇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开展银商对接活动。深化与建设银行的“助保贷”项目,发挥建行、会员企业、财政之间的纽带作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已为民企成功融资2.5亿元。

  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难题,江北区也是倾情倾力,着力构建健康宽松的服务环境。江北区工商联协同有关部门梳理出青阳药业搬迁等29个相关问题,分解任务,制定方案,逐一落实,使民企在市场准入、财政补贴、财税减免、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得到方便和实惠。截至目前,江北区民营企业新增4424户,达30433户,占企业总量的96.87%;注册资本1085亿元,占注册资本总额的84.9%;个体工商户新增3573户,达33348户。

  江北民营经济不仅要提档升级,还要致富思源。江北推出了“人才创新、万众创业”、创业培训、民营企业招聘会等活动,着力推进就业工程。为下岗职工赠送“爱心岗位”,就是要为社会多做贡献。截至目前,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约34万人,占就业总数的80%。还为贫困学生送去“爱心学费”,民生能源出资6000万元成立“民生思源慈善基金”,爱心企业筹资50万元为五宝小学生捐助“爱心午餐”基金。

  4 海归人才凝聚力量

  今年5月19日,江北海归人才创业园一期10余家企业已全部入驻。该项目位于华新街街道COSMO成长工场B塔15楼,占地800平方米。10名创业者分别有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留学经历,带来的创业团队人数共计76人。创业项目涉及物联网、国际物流、节能环保、健康管理、软件开发等领域。当前,江北区已在华新街街道煌华晶萃城建设江北海归人才创业园二期工程,预计于明年建成投用。

  “江北区政府举办的海归创业周活动让我们增强了信心。”巴黎妈妈母婴电商创办人之一周少阳坦言,创业初期,对于创业政策和项目认可度心里没底,做了路演后,一些园区对他们的项目很感兴趣,希望他们能入驻,让他们心里踏实不少。

  最终,“巴黎妈妈”正式入驻江北海归人才创业园,核心商圈高端写字楼,7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政府补贴后,租金只有外面的一半。“一下子就省了好几万元房租,而且园区内多功能会议室、商务洽谈室等硬件设施都有,微企还可以享受租金优惠。”周少阳说。

  搭上创业的东风,团队还享受到了不少便利:接受免费创业培训,培训导师指导完成了一份相对成熟、可操作的创业投资计划书;获得3万元的创业补助……“可以说,创业大大小小的事情,政府都帮你考虑到了。”周少阳说。

  去年5月15日,渝商澳商深度合作平台“澳门之家”在观音桥融恒时代广场25楼正式挂牌成立,在渝发展的澳门企业家有了“自己的家”。

  作为目前澳商在重庆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融恒时代广场成为“澳门之家”的大本营。澳门之家董事长林增官表示:“澳门之家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窗口作用,为渝商、澳商的合作共赢提供全新平台,为两地提供商机整合的机会,提供两地企业互通信息、交流商机、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发展共赢。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张祖荣认为,澳门之家将推动澳门与重庆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更多渝商走向澳门提供一个窗口。据悉,融恒时代广场为观音桥“太阳谷国际商务集群”的首个交房项目,融恒集团、三星电子服务中心、新加坡SILKAIR航空、中国健康安全网、海派实业、宜信普惠、瀚亚资本等已入驻。

  搭起一座桥梁,为引资引智牵线搭桥。江北每年都会邀请和接待20余批港澳台及海外侨商来投资考察,推介重点招商项目。2014年举办了渝台青年创新创业座谈会,引导台湾青年精英前来考察,与江北创新创业领域的青年代表开展深入交流合作,举办了海归创业周活动。在此基础上,江北还对全区回国留学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建立回国留学人员人才数据库,年底前将成立重庆市江北区欧美同学会,使之成为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有效服务江北经济发展。

  为了丰富归侨侨眷生活,江北建立6个基层侨联分会,并在富力海洋社区、桃源社区、石油社区打造了3个社区“侨之家”活动中心,首创“侨之家”品牌并全市推广,共吸引了700多名归侨侨眷参加活动,约占全区归侨侨眷总人数的25%。“侨之家”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茶话会及文体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会贡献多”的“双向服务”机制。2011年11月,富力海洋社区被国务院侨办授予“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称号,其“侨务文化建设”和“暖侨敬老”主题活动全市首创,成为全市社区侨务工作领头羊和渝台基层乡镇交流窗口。

  与此同时,江北区积极引导港澳台及侨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组织侨务捐赠,每年均超过100万元扶助困难群体。今年重庆煌华实业有限公司为江北区教育基金会捐款500万元,用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据介绍,港澳台海外人士已经成为江北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江北将继续搭建好海归人才创业基地等平台,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力量。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