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收治231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重庆市公卫中心如何做到收治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重庆日报消息,透过茂密的枝叶,阳光洒在几栋浅色的建筑上,这里是位于歌乐山的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除了蝉鸣,鲜有吵闹,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作为重庆市4家定点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医院之一,市公卫中心承担着重庆主城片区及18个区县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治工作。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31人,实现收治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收治231名确诊患者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8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逆行者”的故事。
新冠肺炎救治首次培训提前一周
1月24日,大年三十,市公卫中心接收了第一位确诊病人。
作为市公卫中心副主任,58岁的严晓峰比其他人更早地参加了这场“战役”——1月10日,她在课件上写下了培训主题“关于不明原因肺炎救治业务培训”。
1月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确诊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引起她的警觉。从那时开始,严晓峰每天都会关注武汉方面疫情的发展,并且开始着手准备针对公卫中心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课件,“我们是重庆唯一的三级传染病专科医院,针对可能存在的疫情风险,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1月17日,市公卫中心的首次培训开始。此时,不明原因引起的肺炎也暂定名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在培训会上,严晓峰再三强调,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做到“三级防护”,“从最开始就要求三级防护,这给我们后来的零感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疫情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市公共中心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及时成立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池祥波和副主任杨钟平任组长,并设立了医疗、科研、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12个工作组。
“为对抗疫情,我们准备了9个隔离病区,共计300张床位,这些隔离病区都是由普通病房改建而来的。”池祥波告诉记者,从1月26日起,市公卫中心平均3天改造出1个新隔离病区,为收治患者打下坚实基础。
160名在职党员全部递交请战书
面对凶险的病毒,谁上?
市公卫中心结核二科主任钱春芳第一个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47岁的她在请战书上写道:“我申请到隔离病区最危险的地方工作,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我最初学医时的誓言。”
“我上”“我报名”……在1月底市公卫中心誓师大会上,160名在职党员全部递交请战书。市公卫中心第一时间在隔离病房成立5个临时党支部。
1月28日,隔离二病区开始接收病人。钱春芳记得很清楚,当天一共收治了16名病人。
在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在脸上勒出很深的压痕。这些,钱春芳并不在意。她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和节约防护用品,她除了吃饭外,连水都很少喝,一天下来她身体严重缺水,每次脱去防护服后,手上的“皱纹”清晰可见。
有一次,钱春芳和同事邓建琼一早进入隔离病区,她要教邓建琼如何采集咽拭子样本。刚采集了两名病人,邓建琼突然呼吸困难、想呕,钱春芳见状赶紧扶住她,让她赶快返回清洁区休息。而她则独自一人继续在病区里采集样本、查房,等她出来时已是中午12点多。
当天,她采集了19名病人的咽拭子样本,后来又协调病人出院入院、调整治疗方案,等凌晨一点多查房结束后脱去防护服,她已全身湿透,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430名医护人员传递生命接力棒
这场战“疫”,市公卫中心共有430名医护人员投身前线,他们用“逆行”传递生命的接力棒。
市公卫中心重症监护室医生谭顺是大年三十第一批进入负压病房的,在这里工作7天后,他把救治危重患者的“接力棒”交接给第二批进入的袁婧和罗亚东。
谭顺、袁婧和罗亚东不仅是同事,还师出同门。谭顺“交棒”时,给袁婧和罗亚东分享了在负压病房的工作经验:“查房后最好立即做记录,避免遗忘。”“穿防护服进病房前要少喝水。”……
“你们等着,我4天后回来支援你们。”谭顺说。然而,他仅仅休息两天后,又返回了“前线”。
57岁的黄敏有着38年护理经验,曾参加过抗击非典、甲型流感,她的上阵让“80后”“90后”护士们吃下了定心丸。
“辛苦一点没什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患者出院。”市公卫中心医生严晓峰说,“我们第一批病人出院是2月6日,有5位病人,我也去送了。看着痊愈患者一个接一个上车离开,我真是百感交集。”
后来,越来越多的病人治愈后离开。严晓峰说,这样的离别是最幸福的。
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实习生 王玉英
原标题:收治患者零死亡 医护人员零感染 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二百三十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背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