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贫困户余绍洪的三件喜事

06.05.2020  07:10

重庆日报消息,4月26日中午,阳光明媚,丰都县三建乡红旗寨村,不到两年树龄的柠檬树已是枝繁叶茂。66岁的贫困户余洪刚刚忙完新一批树苗的补植补栽,正坐在果林中休息。

多亏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们不仅吃穿不愁,也不用再操心儿孙的事情,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余绍洪趁着午后的空当和记者聊起了家常。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他们一家接连迎来了三件大喜事。

改造危房,圆了“乔迁梦

余绍洪曾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妻子体弱多病,二儿子有精神残疾。早年,余绍洪和大儿子外出务工,一年还能挣个万把块钱,可随着年岁增长,他很难再找到工作,只好回到村里,靠种点粮食勉强生活。

2017年,丰都三建乡被确定为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扶贫动态调整中,余绍洪一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大病、慢病卧在床’,在扶贫走访中,我们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用‘五看法’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红旗寨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孙培栋告诉记者。

孙培栋记得,3年前驻村工作队第一次到余绍洪家中走访时的情景。当时他们坐在土墙屋里了解情况,屋外下着瓢泼大雨,屋顶还在漏雨。“孙书记,我这辈子做梦都想住上砖墙房。”听说驻村工作队是奔着解决实际困难而来,余绍洪拉着孙培栋的手,说出了心中的愿望。

余绍洪的老房子被确定为D级危房,可获得政府给予的3万余元危房改造补助。余绍洪来了劲儿,叫回在外务工的大儿子,父子俩投工投劳,这年9月,一栋崭新的小楼房建好了,一楼一底,一共80多个平方米。

算上购买家具、电器等开销,余绍洪只花了1万多块就圆了乔迁梦。搬家那天,他买来长长的鞭炮,炸得震天响,驻村工作队还特意送来对联,向他道贺。

入股变股东,收入增两倍

对余绍洪而言,第二件喜事是年收入增加了2倍。

红旗寨村是三建乡较偏远的村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在驻村工作队到来之前,村里的产业几乎为零。

许多贫困户都没有稳定的增收渠道,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把产业搞起来。”坐在院坝里,扶贫干部为余绍洪梳理致贫原因。

恰好,三建乡柠檬基地项目落户红旗寨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业主以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以资产入股,组建专业合作社种植柠檬,收益按业主、农户、集体6:3:1的比例进行分配。

最初,余绍洪并不感兴趣,柠檬要3年后才能挂果,他担心产业见效慢,收益得不到保障。

柠檬见效前,每亩地按照每年240元的价格进行保底分红,产业见效后,除了保底分红,农户还可获得效益分红。”孙培栋一边解释,一边给他算了笔账:进入丰产期后,柠檬亩产能达到3000斤,以平均每斤3元的收购价计算,除去成本后,每亩地至少能获得1300余元的分红。 账算完了,余绍洪频频点头:“这可比种植粮食作物划算得多呢!

如今,余绍洪家的2亩土地已全部入股柠檬基地。闲暇时,他还在基地务工,每天工钱80元左右。2019年,靠着村里的柠檬产业,余绍洪成功脱贫,“算上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我去年一共挣了9000余元,比脱贫前足足增加了2倍。”余绍洪高兴地说。

脱贫不返贫,生活有盼头

余绍洪的二儿子余星华有精神残疾,无法下地干活,脱贫后,如何防止返贫也是一个难题。

去年,扶贫干部帮我小儿子申请到低保补助、残疾人补贴和护理补贴等,算下来一个月能拿到500多元。”余绍洪感慨道:“我年纪大了,能照顾他的时间不多了,政策兜底总算让他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也放心了。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为余星华签约了家庭医生。记者采访时,正碰见村医王波为余星华进行每周一次的上门随访,叮嘱他按时服药。“除了发放药物、测血糖、量血压等常规随访服务外,每年,我们还会为像余星华这样的签约贫困户免费做一次肝功、肾功检测。”王波告诉记者,现在余星华的病情日趋稳定,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

大儿子余星云则经政府牵线搭桥,在杭州找了份满意的工作。今年春节,余星云第一次带着女朋友回家过年,可把老两口乐坏了。

说起这第三件喜事,余绍洪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就怕女孩子嫌我们穷,不愿嫁过来,这几年,政府不仅让我们脱了贫,家里条件还越来越好,未来媳妇来家做客,我们也有面子。

不过,余绍洪仍有个心愿未了,他希望柠檬基地能早日进入丰产期,这样就能再多笔收入,“现在我想多存点钱,请乡亲们好好喝杯喜酒。

重庆日报记者 左黎韵

原标题:丰都县三建乡红旗寨村  贫困户余绍洪的三件喜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