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与战时重庆》即将出版,首次从影像史学视角解读战时首都重庆历史

12.08.2020  07:42

苦干》记录下“八·一九大轰炸”的真实场面。《〈苦干〉与战时重庆》插图

重庆日报消息,凄厉的警报响起,急救队员们整装待发,摊贩淡定地卖水果,防空洞门口秩序井然……人们并没有十分恐慌,而是表现得从容而乐观。他们时刻都在创造着奇迹,这就是“苦干”!

8月8日,来自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消息称,首次从影像史学的视角,以奥斯卡获奖纪录片《苦干》为对象和主线,还原、解读、呈现战时首都重庆历史的新书《〈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将于8月中旬上市,以飨读者。

影像史学视野下的重庆大轰炸

相比传统史学研究方式,新书所呈现的重庆历史,更加鲜活、更有温度、更有其特定的价值。”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苦干〉与战时重庆》领衔作者周勇称。

首次以影像史学的视角还原了战时重庆的一段历史,是该书最大看点。有别于传统历史著作,影像史学是以历史影像为史料和载体的历史叙事方式。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后传入中国,如今方兴未艾。

《〈苦干〉与战时重庆》一书以美国电影纪录片《苦干》为研究对象。该片由美籍华人李灵爱于1939-1940年策划、出资,美国记者雷伊·斯科特赴中国拍摄。1942年该片获得第十四届奥斯卡奖特别奖,是一部客观真实记录中国抗战大后方艰难岁月的史诗画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影像史料、一部影响美国援华政策的电影作品。

“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影像史学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取得了若干新进展。然后用其指导《苦干》研究,对影片画面进行了考订,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服饰、工具、器物等,对片中历史人物、事件进行了解读、延伸,进而让还原的历史更有温度、更为准确、更具说服力。”周勇称。

在《苦干》的高潮部分,斯科特用长达10多分钟而没有一句旁白的画面,原色原声地记录了1940年侵华日军对重庆的“八·一九”“八·二○”大轰炸,包括日机投弹、重庆满城大火、市民奋力救火等场景,真实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试图“将重庆从地图上抹去”的残暴。

2005年以来,周勇带领研究团队对1938年至1944年长达6年10个月的重庆大轰炸进行了缜密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2015年《苦干》回到中国以后,他又带领年轻学者唐伯友、颜毅、刘婧雨、罗辑、周昌文等,尝试用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940年“八·一九”“八·二○”大轰炸的时间、地点、批次、日军飞机形制、炸弹的类型、飞行和轰炸路线、投弹数量、轰炸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轰炸结束后的救火及工具、火场清理,以及同一时期重庆的空军力量、城市警报系统、防空洞开挖、机场建设、防空武器及其部署、预警系统、空袭下的市民生活、城市机关和人员的疏散、消防队伍及其装备、救护队伍及其建设等史实,进行了大量精细的考证,对重庆遭受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屠杀、大破坏和大损失进行了精确还原。

这些新研究、新成果在《〈苦干〉与战时重庆》中都有精彩呈现。

鲜为人知的史料印证不屈精神

周勇介绍,过去,我们看到的记录重庆大轰炸的影像资料,绝大部分摄于日军轰炸机上,比较零散。《苦干》不仅是史实最完整、内容最翔实、画面最震撼的影像原始资料,更将镜头对准空袭下的市民生活,并画龙点睛地评述:“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是如何抗敌的,他们时刻都在创造着奇迹!这就是‘苦干’,刻苦地奋斗!”。

在《〈苦干〉与战时重庆》一书中,“空袭防御体系:满城升起‘红灯笼’”“空袭下的市民生活:从容与镇定,坚强与乐观”“家园毁于炸弹,但人民的精神不会被打倒”等章节,真实记录了重庆这一英雄之城的不屈精神,其中不乏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比如,在抢险救灾中,消防队员们如何奔走于弹雨之下,驰骋于火窟之中,往返于残垣断壁之间,救死恤难。

又如,反轰炸加速了重庆城市规模扩展。为了减少轰炸损失,大批机关、工厂、学校团体及市民迁建和疏散至市郊,使迁建和疏散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到1940年11月,重庆市辖区增至十区,面积扩展到328平方公里,是抗战爆发前的3.5倍。并在城市周边的迁建区还形成若干卫星城镇,如北碚等。

尤值一提的是,经多方考证,该书还披露了日军第三飞行团团长远藤三郎的经历。他曾多次驾机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城镇实施残酷轰炸。但实践告诉他,这种轰炸是徒劳的。1941年9月3日,他向上级提交了报告——《重庆轰炸无用论》,他说:“为了赋予这一观点权威性,我亲自乘上重型轰炸机与飞行员一同连续数次去轰炸重庆……就现在来说,由于经过了数年时间的洗礼,重庆人民似乎已经有了免疫力,对轰炸没有太大感觉了。因此,仅仅通过轰炸就能使其屈服的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能的。

苦干》相关动漫电影正加紧制作

较之此前的研究成果,新著《〈苦干〉与战时重庆》,绝不是炒冷饭,更不是对已有成果作简单重复,而是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再探索、再深入、再创新。”周勇称。

为城市存史,为市民立言,为后代续传统,为国史添篇章”是周勇等人研究城市史的初心。如今,渝中半岛还留存着重庆大轰炸的惨痛记忆,但这座曾经战争中的“废墟之城”已变身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街道两侧高楼鳞次栉比,行人脸上充满希望与自信,这正好印证当年《苦干》阐释的观点:“苦干——刻苦地奋斗,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精神,深入在他们的灵魂与命运之中,永垂不朽!”“而这也是出版《〈苦干〉与战时重庆》的现实意义所在。”周勇说。

为进一步讲好《苦干》故事、挖掘《苦干》价值,传承和发扬“苦干”精神。重庆史学界还将从历史学、文学、电影学、社会学、民族学、军事学、外交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入手,搜集相关史料,深化学术研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据介绍,目前,针对《苦干》的历史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其动漫电影也正在加紧制作中,相信不久将与观众见面。

“《苦干》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不仅是一部抗战纪录片,还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敌时不屈英雄精神的真实写照,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建立新中国的历程。这是超越国界、海内外中国人共有的英雄气概。相信,一切才刚刚开始,历史会记录一切,我们也会继续记录历史。”周勇说。

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原标题:《〈苦干〉与战时重庆》即将出版,首次从影像史学视角解读战时首都重庆历史——英雄之城:“苦干”精神在传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