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烙画师:烧烤摊架起艺术之路

03.05.2017  23:02

  4月20日,开州区汉丰街道安康街,民间烙画艺人李文波在他的工作室内。 见习记者 苏思 摄

  工匠名片

  李文波,47岁,开州区开物堂工艺美术坊民间匠人,烙画、根雕艺术家

  推荐理由

  李文波18岁开始专研烙画技艺,用打工、卖烧烤等方式维持艺术创作近30年,作品在开州享有极高声誉,并远销全国多个省市。

  如果说艺术需要执着和坚持,那么李文波艺术之路就是一个永不放弃的模板。因为幼时爱上烙画创作,他四处拜师学艺,却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打工维持生计,甚至摆起烧烤摊,一边卖烧烤一边练习创作。4月20日,记者在开州区汉丰街道找到了草根匠人李文波,听他讲述自己在烧烤摊上架起的艺术之路。

  “千帆客”的烙画梦

  高温的烙铁散发着淡蓝色的光芒,轻轻地落在木质的画板上,伴随了一点青烟和“嗞嗞”微响,碳化发黑的木板上出现了线条和轮廓,逐渐汇聚成一张农村老太太满是皱纹的脸……

  李文波1970年生于开县(现开州区)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家中3个孩子他排行老幺。在哥哥姐姐的庇护下,这个“幺儿”从未让家里省心。李文波从小就“坐不住”,逃课、打架、惹祸似乎就是他的标签,十几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千帆客”。只有一件事他能够静下来,就是画画。

  事实上,李文波与烙画结缘纯属巧合。12岁那年,他认识了一位当街吹弹卖艺的民间艺人李宗林,无意间发现对方使用的笛子绘上了好看的金鱼、兰花。好奇的李文波就缠着李宗林非要学这门“雕花”技巧,对方拗不过他,只得告诉了他用烧红的铁丝作画的“秘技”。

  家里没有条件养着一个闲人

  “家里没有条件养着一个闲人。”18岁那年,李文波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开始外出打工,他走遍了国内许多省市,曾跟着木工学过手艺、在铁匠铺当过铁匠,还曾给夜总会、会所画过壁画谋生,但他并未忘记自己的对美术的热爱。

  为了积累美术基础,回到开县后,他拜开州区著名的油画艺术家廖淑云为师学习油画。1998年,当同龄的朋友大都开始用打工赚到的钱做小生意、娶媳妇的时候。李文波却拿出所有的两万元积蓄作学费,前往广州中山博物馆开办的培训班学习国画与工笔画。“也是在那里,我接触到真正的烙画。

  “画画不能当饭吃,摆烧烤摊没啥丢人的。”2000年,李文波自己动手做了推车,卖起了烧烤,还取了个本土味浓厚的名字“巴适波儿”。

  连李文波自己都没想到的是,由于他的烧烤味道好,食材新鲜,生意竟一天比一天好。2003年,李文波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家烧烤店面,在装修时,他依然没有忘记在店面中给自己“加装”了一间画室。

  “乡村范儿”就是匠人心

  烧烤店的红火生意给了李文波潜心作画的空间,2014年,他的烧烤店已开了3家连锁,成了开州家喻户晓的餐饮去处。但就在这时,他却决定出让所有店面,一心作画。

  “绘画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既然不再为生计发愁,那就应当静心回归自己热爱的事业。”长期坚持创作,让李文波的作品在当地颇具名气,慕名来买画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外省的收藏爱好者会专程前来求画。另一方面,李文波的烙画作品大多取材于开州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逐步受到开州区政府的重视,其创建的工作室“开物堂”也被请进了开州人文景点“举子园”当中,李文波同时成为“举子园”艺术表演嘉宾之一。

  “我只希望能够一直画下去。”谈到名气的增大,李文波并不太在意,拿他自己的话说,他很少参加比赛,也没有响亮的头衔,是个十足的“乡村范儿”。但他认为,一个画者,能专心致志地作画,才是最大的幸福。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