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已有9人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获奖后他们有哪些变化?

13.02.2017  12:01
【摘要】 曾感动无数国人的这些重庆人,如今生活得怎样?获奖后,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与不变?连日来,重庆晨报记者逐一对其中7位感动中国人物进行了回访,为你带来他们最新的现状。

  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却扎根农村,重庆小伙秦玥飞感动中国。2月8日,32岁的秦玥飞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消息在重庆成为热谈。实际上,从2002年至今,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重庆人不少,包括秦玥飞在内共有9位。曾感动无数国人的这些重庆人,如今生活得怎样?获奖后,他们的工作、生活经历了怎样的变与不变?连日来,重庆晨报记者逐一对其中7位感动中国人物进行了回访,为你带来他们最新的现状。

   矿工张前东 (2002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事迹 曾凭借一己之力救出50多名矿工,如今走上管理岗位。每年的6月13日,矿难亲历者们总会聚会

  2002年,张前东是万盛区东林三矿的矿工,6月13日,万盛区东林三矿(原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煤矿)附近的流家河河床突然塌陷,河水直涌鱼田堡煤矿,造成该矿特大穿水事故。在井下检查完工作,正准备离井下班的103队队长张前东获悉后,义无反顾地深入800多米深的工作面,通知撤离正在作业的矿工,使13名矿工安全撤出。之后,洪水越涨越高,张前东只身一人向更深的井下搜寻其他矿工,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又救出50名矿工。每年的6月13日,当年煤矿事故的工友们会聚会,缅怀那场不幸的事故,感叹活着的幸运。

  2009年,在煤矿工作了近20年的张前东调离煤矿一线,担任南桐煤矿物质供应公司书记,从此走上管理岗位。51岁的张前东如今是重庆九锅箐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当了干部的张前东,依旧是同事们公认最勤奋、肯干的人之一,荣誉,并未将这个热情、踏实的重庆汉子改变。

  “能够当选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是我一辈子的荣誉;同样,与这份荣耀一起降临到我身上的,还有责任与压力。”张前东说。

  教师刘念友 (2005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事迹 当年挖煤帮助贫困学生上学,如今仍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最高兴的事是娃娃们的条件越来越好

  即将年满60岁的刘念友,是开州区郭家镇花圃小学的一名教师,校方派他到敦好小学支教,教的是科学。

  2005年,每月领着800多元工资的刘念友,没有满足于用这笔工资来养家糊口,而是将自己微薄的收入用来资助贫困学生上学。他忍受着别人的误解和指责下井挖煤,甚至将周末修路、跑摩的的收入都捐了出来。当年,他获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刘念友的故事感动了很多的人,爱心人士送来了现金、衣服、大米、菜油……刘念友的学生们得到了更多的资助。与此同时,刘念友本人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荣誉,开县(时称)“模范教师称号”、“师德标兵”。

  十多年过去,刘念友一直在坚持从事本职工作:基础教育。但是,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年前,所有学生的学杂费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还有生活费补贴。去年,开县升为开州区,经济发展模式、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巨变。刘念友说,这些变化对他来说是可喜的,他很高兴看到一茬又一茬的娃娃们条件越来越好。

  教师豆洪波 (2007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事迹 情系山里贫困娃的绝症乡村教师,以公益回报社会,6年来共筹集700万公益金助人

  过去,乡村教师豆洪波每周有24个课时的工作量,编写的教案有2尺多高。如今,他是彭水县教育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2010年-2015年间,他累计募集公益资金700万,帮助了不少人。

  2008年前,月收入仅700多元的乡村教师豆洪波,每年拿出近千元资助学生。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贫血,2006年底和2007年1月,他两次吐血晕倒在课堂上,医生诊断为肾衰竭。要治疗就只有换肾,但换肾需要的40万元让全家一筹莫展。

  这个节骨眼儿上,学生家长们自发组织了“拯救山村老师行动”,卖粮卖鸡卖蛋,卖猪卖牛卖羊,一元一元地为他筹集医药费……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帮助下,豆洪波成功地接受了肾移植手术。 “其实感动中国的,还有我身后的这些孩子、家长和全国的爱心人士。”至今,豆洪波都认为,是人们对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对他的关爱,感动了所有人。

  今年35岁的他,已经离开一线教师岗位,2009年,豆洪波调至彭水教育服务中心,主要做公益事业。这些年来,他没有忘记大家的爱心和帮助,建立了重庆爱心联盟QQ群,集结爱心力量,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帮助。还会不定期地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捐给有需要的人。

  周月华艾起夫妇 (2012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事迹 残疾的她,趴在丈夫后背,“走乡串户”为村民看病,获奖后她一如既往地行医救人,她说要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周月华,48岁,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一位乡村医生。因患小儿麻痹症,周月华左腿不能行走,靠丈夫艾起背着她出诊,为那些行走不便的病人打针送药。如今,这条特殊的行医路,两个人,已走过了21个年头。

  2017年春节也一样,腊月三十一大早,周月华收拾好药箱,和丈夫出门了。住在山脚的他们,目的地是山顶上一户70多岁的老人家中。老人因摔伤卧床在家,行动不便,周月华主动提出上门为她诊疗。

  春节,周月华没有休息过一天,服务于每一位有需要就诊的村民。除了诊疗,这个春节,她还去了不少村民家中宣传政府的惠民政策。“我想趁年轻人都在家,普及家庭医生这项惠民政策。”周月华说。

  2016年,周月华先后为西河村3000多人次提供诊疗和健康咨询服务。她说,丈夫的脊背、村民们的信任,都给了她无限的力量,“我腿不好,但行医路再艰难,都阻挡不住我行医治病的前行动力。

  重病母亲姚厚芝 (2013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事迹 病重的她,为儿女攒学费绣出《清明上河图》,卖了第一幅《清明上河图》给女儿做手术

  2009年,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年近四十的姚厚芝患有乳腺肿瘤,因手术费高昂,一直靠药物支撑。当年2月,姚厚芝偶然得知十字绣能卖钱,从此便开始了每天长达17小时的刺绣。7月,经127万针绣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完工,有人开价20万元上门求购,却被姚厚芝一口回绝,理由是要将这幅刺绣留给一儿一女当学费。为给孩子多攒点学费,2012年8月,她又开始绣制长达22米的第二幅《清明上河图》。

  2013年底,姚厚芝入围“感动中国”2013年度候选人且最终从39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姚厚芝的第一幅《清明上河图》在2013年以20万的卖价售出,这笔钱在当年就派上了急用。姚厚芝的小女儿经常流鼻血,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脏问题,姚厚芝用这笔钱给女儿做了手术。

  姚厚芝说,这些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丈夫外出打工,在社会的关爱和家人自身的努力下,家里也盖起了新房,她和儿女们也有了个安稳的家。她希望在有生之年,像大多数的健康母亲那样,能为儿女的未来多做一点准备。

   海归村官秦玥飞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

    事迹 耶鲁大学毕业,扎根农村当村官的重庆学霸,召集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发展“乡村创客

  秦玥飞生于1985年,初中毕业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于南开中学。凭着托福满分的成绩和突出的面试表现,申请到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2011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并获得了文科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海归一样去跨国公司或大型金融机构做白领,而是选择了去基层做一名普通的村官。

  担任村官期间,他开始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贺家山村建设,筹集资金80多万元,为村里维修道路、安装路灯、扩建敬老院,并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斯人已逝 精神永存

  2007年和2013年,同样有两位重庆人当选为当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两位已经离世的获奖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他们分别是来自重庆梁平县带领乡亲致富的泥脚书记邓平寿(2007年感动中国获奖者,2007年初因病去世)和在抓捕毒贩时英勇牺牲的缉毒所长蒋卫红(2013年感动中国获奖者)。

  本组文 首席记者 王珊 记者 张旭

  从2002年至今,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都会让我们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一个个获奖者,用他们切实的行动告诉我们善良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智慧的魅力,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