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奴”牌洗洁精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洗涤剂不盖盖子更容易滋长细菌
洗碗时,如果洗涤剂没用对,碗可能会越洗越脏。11月24日,市质监局发布2017年餐具洗涤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此次监督抽查共涉及21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5.2%。
同时,市质监局也提醒消费者,警惕使用不合格洗涤剂,以及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的餐具二次污染。
监督抽查
一款洗涤剂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此次监督抽查涉及九龙坡区、大渡口区、万州区、涪陵区等15个区县20家企业生产的21批次产品。监督抽查检验了产品的总活性物含量、去污力、荧光增白剂、甲醇、重金属、菌落总数等项目。
抽查结果显示,抽检合格20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为95.2%。
重庆曼哈顿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巧奴”牌洗洁精,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为不合格产品。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产品菌落总数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原料质量把控不严;二是生产工艺中环境卫生控制不到位;三是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等。
针对此次抽查存在的问题,市质监局已按照相关规定责成相关区县质监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依法开展后处理工作。市质监局也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餐具洗涤剂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比较实验
三款餐具洗涤剂比拼抗菌性能 均含有抗菌剂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餐具洗涤剂的菌落总数是判定样品被污染程度及卫生质量的标志。洗涤剂如果菌落总数超标,在使用中不但对除菌起不到作用,反而会造成细菌对餐具的二次污染。
因此,为了防止餐具洗涤剂在贮运和使用过程中,细菌繁殖滋长,不少洗涤剂中会在标准限定的范围内,添加极少量的抗菌剂。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市场上选购了三款不同品牌的餐具洗涤剂,结果均检出了抗菌剂,并符合标准要求。
三款餐具洗涤剂生产日期均在2017年。洗涤剂开封后,检验人员立即各取样25毫升,进行菌落总数的检验。根据菌落总数检验的标准要求,试样在无菌培养皿中培养48小时后,检验计算出了菌落总数。
检验结果显示,三款餐具洗涤剂在开封后立即检验,菌落总数均小于10CFU/g,没有超标。检验人员解释说,洗涤剂中添加的抗菌剂,起到了抗菌、抑菌作用。
洗涤剂开盖四周 菌落总数出现超标
“因为抗菌剂的添加量有严格的限制,所以抗菌效果也是有限的。”检验人员表示,虽然不少餐具洗涤剂都具有抗菌性能,但是效果有限。因此,在使用餐具洗涤剂过程中,也要注意防止细菌繁殖滋长。
记者将选购的三款不同品牌的餐具洗涤剂分别编号为A、B、C,每款洗涤剂均选择了相同生产批号的两瓶洗涤剂,进行比较实验:一瓶洗涤剂每天开盖一次,倒出少量洗涤剂后关盖;另一瓶洗涤剂一直保持开盖状态,每天倒出少量洗涤剂。
6瓶洗涤剂静置在家庭厨房内,每周取样检验一次菌落总数。实验结果显示,第一周取样检验,6瓶洗涤剂的菌落总数均小于10CFU/g。
第二周取样检验,A、B两款洗涤剂的菌落总数依然均小于10CFU/g,但是C款的两瓶洗涤剂,菌落总数却有了变化。其中,每天开盖一次的洗涤剂,菌落总数小于10CFU/g;一直保持开盖的洗涤剂,菌落总数上升到了50CFU/g。
第三周取样实验,三款洗涤剂中,每天开盖一次的3瓶洗涤剂,菌落总数依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均小于10CFU/g;但是一直保持开盖的3瓶洗涤剂,菌落总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C款开盖洗涤剂的菌落总数最高,达到了400CFU/g。
到第四周取样检验时,3瓶每天开盖一次的洗涤剂菌落总数变化不明显,A、B两款一直开盖的洗涤剂菌落总数继续上升,但未超标。而C款开盖洗涤剂的菌落总数被检出超标,达到了1200CFU/g,超过了餐具洗涤剂相关标准要求的“不大于1000CFU/g”。
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结合比较实验提醒消费者,餐具洗涤剂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开盖状态,或者周围环境不干净,洗涤剂将更容易滋长细菌。
消费提醒:选购和使用餐具洗涤剂 这些细节要注意
如果选购餐具洗涤剂?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化工中心的专家给出了消费建议。
选购餐具洗涤剂首先要看标识标签,标签上应有生产许可证号、生产日期、厂名、厂址,还要标明使用说明、执行标准、净含量、保质期等。
同时,餐具洗涤剂并非越稠越好。洗涤剂的去污力与稠度没有必然联系。
根据相关标准,餐具洗涤剂的液体应该不分层,无悬浮物或沉淀。
在使用餐具洗涤剂时,要注意保持洗涤剂周边的环境干净,使用完后要记得关盖,防止滋长细菌。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