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摊变自行车道、滩涂菜地变公园…… 这份提案让“两江四岸”变得更美

23.12.2019  07:10

开栏语

今年1月召开的政协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履职尽责,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委员提交的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发展,给我们的城市和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即,从今天开始,重庆晨报开设“携手行千里 同心致广大——2019年政协工作回眸”栏目,记者实地走访,梳理回顾2019年取得的成绩。

干净整洁的巴滨路吸引市民前往游玩。 (资料图片)

滨江路上,以前成片的烧烤摊不见了,成了市民锻炼的自行车道;沿江一些脏乱的滩涂地,变成了公园广场……老百姓的休闲生活有了好去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一份提案的助推。今年1月28日,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举行第0001号提案现场办理会,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10个部门,对由民盟市委会、民革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致公党市委会共同提交的《关于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促进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议》进行研究办理。

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提案的办理情况如何?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实地走访,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号提案”聚焦城市品质提升

如何让城市更有“颜值”,“两江四岸”变得更美?在今年1月28日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一号提案”办理现场,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唱好城市品质提升“大合唱”,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针对城市品质提升存在的五个症结,“一号提案”提出五个建议,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一是强化“两江四岸”生态修复与城市景观提升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级城市滨水景观”,展露“两江四岸”水际线、滨水岸线、建筑轮廓线、山脊线、天际线等“五线”;二是强化主城“四山”生态修复与“绿肺”作用发挥深度融合,打造“城市山地生态公园”;三是强化主城“次级河流”生态修复与环境深度融合,打造“高品质都市休闲带”;四是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五是强化城市生态修复与城市品质提升保障机制深度融合,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化现代城市。

夜景“灯光秀”成为重庆新名片

巴滨路沿线是重庆主城“两江四岸”的重点治理区域之一,是看变化的第一站。

花溪河入江口湿地公园,紧邻巴滨路,承载着巴南人儿时的记忆。如今,这里已是“大变身”,重现花溪河畔过去盛景。一边是清澈的花溪河,一边是满眼望去的绿植,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一走,心情也会变得格外舒畅。

以前,这里都是土坡菜地,还有成片的烧烤摊点,不仅污染环境,也给我们居住带来了很多困扰。”陈大妈家住在附近的金蓝湾小区,“特别是夏天,很多人在巴滨路上烧烤,深更半夜都是划拳声,根本睡不好觉。

烧烤摊区改成自行车道,滩涂菜地变身公园广场。目前,巴南区18公里的长江沿线已经基本整治完成,放眼重庆主城,类似的亲水空间,观景平台还只是一个缩影,在“两江四岸”正越来越大。

在推进‘两江四岸’风貌治理提升上,我们还依法处置渝中半岛、滨江头排等景观敏感区的体量过大、形象不佳、破坏天际线山脊线的建设项。”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研究形成两江三桥步道系统及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朝天门大桥品质提升方案,正在推进跨江大桥增设垂直升降梯建设。

现排查整治“两江四岸”地区“八乱”行为2811起,推进“两江四岸”夜景灯饰提升工程,夜景“灯光秀”成为新的重庆名片。

城市边角地正在“变废为宝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城市边角地也在变废为宝。

记者从巴滨路向北走,跨过嘉华大桥,来到了江北区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个公园虽然投用时间还不长,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我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三四次,基本上都是走8000步左右,还要使用健身器材。

另一个居民有同样的感触:“以前带着孙孙,也不知道去哪里遛弯,现在可以到文化公园里走走,赏心悦目,还可以锻炼身体。

改造前,这里是一处城市边角地,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如今,公园不仅连接了车站和小区,还利用40米的高差,设计了“Z”字形的无障碍步道,美观又舒适。

将强化主城公园生态修复与城市美化深度融合,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立体公园城市。”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绍,目前,“增绿添园”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果,主城区新改扩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项目131个,力争到2022年,主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