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声:他想把中国的非遗推广到全世界

15.09.2016  16:09

  ■人物

  董桥声,重庆丰都县人,2003年以丰都理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先后在医学部英语专业读本科、哲学系科学哲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201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古典学系读博士,2012年起担任剑桥东方文化学会会长,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对话

  记者:你觉得重庆有哪些非遗可以推介到英国?

  董桥声:丰都的“鬼城文化”就很好。所谓的“鬼城文化”,其核心是惩恶扬善,用传统质朴的方式教导人。丰都的庙会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经过进一步深入挖掘,丰都完全可将鬼城文化打造成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语录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代发挥更大的价值。

  什么是学霸?跨学科学习还能游刃有余肯定算一种,董桥声就是这样一个学霸。从北京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从医学英语、科学哲学到古希腊与中国医学比较研究,虽然学科跨度很大,但他总是游刃有余。而更难得的是,从2014年开始,董桥声还积极组织策划非遗推广文化活动,“我想把中国的非遗推广到全世界。

   每天阅读十多个小时

  2003年,董桥声以丰都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英语专业。让人意外的是,在读硕士研究生时,他却转到哲学系学起了哲学专业。2011年硕士毕业后,董桥声远赴剑桥大学读博士,再次跨界——从事古希腊与中国医学比较研究。

  “我其实是专注于医学哲学,尤其是古希腊医学哲学。”董桥声说,现在很多人谈论的西医其实仅仅集中在现代西医范畴,对古代西医关注很少,但其实古代西医为人类留下了很多瑰宝。

  “与西方学生相比,我在语言、哲学及历史素养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董桥声坦言,为了无障碍阅读大量古代文献,他必须掌握古希腊文复杂的语法,记忆很多生僻的单词。“班里有两三名中国学生,中国学生都比较勤奋。”董桥声说,那段时间,他每天的阅读时间差不多都在10小时以上。

   把唐卡艺术引进英伦

  在从事学术研究过程中,董桥声也在不停地思考:如何让传统医学影响当下社会?如何让书本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董桥声对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从2012年起,他开始担任剑桥东方文化学会会长,致力于在英国推广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2015年6月13日,剑桥东方文化学会主办的“洛桑龙达上师:走近世界艺术瑰宝——神圣的唐卡世界”大型展览在伦敦隆重举行,引起了很大轰动。董桥声就是此次展览的发起人。

  “‘唐卡’是藏语,意为携带方便的卷轴画,兴起于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吸收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董桥声介绍,到欧洲展出唐卡精品,可以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中国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

  “展出的32幅唐卡中,有很多医学唐卡,而我自己对唐卡的兴趣也源于医学唐卡。”董桥声说,这些唐卡还在牛津和剑桥进行了巡展,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不仅是当地华人华侨,很多西方人也前去参观,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剑桥举办非遗研讨会

  闲暇时,董桥声喜欢在剑河边走走,看看书。他说,剑河孕育了剑桥,亦如长江孕育了重庆。“我的老家丰都也是在长江边上,以前茶余饭后,我总喜欢到长江边散步。

  不过,让董桥声觉得惭愧的是,虽然致力于将中国的非遗推广到世界,可自己却对重庆的非遗了解得不多。“今后,我希望能为家乡的非遗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经过4年的发展,剑桥东方文化学会已成为英国慈善总署认可的公益组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文化推广活动中。“今年10月,我们将在剑桥举办一个非遗研讨会,并举办相关的展览,欢迎重庆的专家学者来参与。”董桥声说,博士毕业后,他还想在英国待一段时间,从事中英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我们计划在中英两国同时成立机构,从事中国文化的推广,目前正在筹措资金,也希望志同道合的人加入。

  本报记者 肖帆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