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峰山神秘石碑的背后 蕴含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28.06.2015  09:19

李氏后人李富刚在李家老坟前。

6月14日本报报影

重庆晨报记者 李炼 摄影报道

重庆晨报上一期《艺文志》(6月14日)地理发现栏目刊发了《虎峰山上这块石碑,到底藏了什么秘密?》专题报道,报道内容所涉及的诸多未解之谜,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日前,重庆晨报记者采访了璧山李氏家族清明会主持人,并请教相关文史专家,全面解读了虎峰山“祭田碑”及相关丧葬风俗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磨子坟、囍字纹

蕴含独特的丧葬文化习俗

璧山狮子场是李氏家族迁徙入川的第一站。璧山区法院退休干部李祥德,是李氏家族入川后的第9代族人,也是近年来家族修谱祭祖的主持人。据李祥德找到的资料显示,李氏家族于雍正三年(1725年)冬月廿二日从广东省长乐县(现五华县)锡坑坝启程入川,于次年(丙午,1726年)四月初八迁徙至四川川东道重庆府璧山县福三甲狮子场附近狮子丘落户。而在此之前的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家族专门派人入川探察落户地形。这样,就解释了“老碑”与“新碑”上所记的入蜀时间不一的问题。

另外,从李祥德发来的磨子坟相关图片与资料看,6月6日李富刚带记者看的最后一个坟墓,并非磨子坟。磨子坟修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李瑞通(即李氏迁居虎峰山第一人)之妻魏氏的三碑四柱大坟。从照片上看,坟墓的顶部确实覆盖有一个很大的石磨盘,李祥德告诉记者,今年春天,他们还来清理过,“我量了一下磨盘的直径,有一米七,磨盘是一块大石头打的。”在李祥德发来的照片中,还有一个形制奇特的坟墓(墓主人为李氏家族入川第4代某房媳妇,修建时间在1800年左右),坟墓正面刻有“福禄寿囍”纹饰,而“”字纹刻于墓表的正中。

关于磨子坟的风俗,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蓝勇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奇特的墓葬方式,既与墓葬所在地的风水有关,又寓意生死轮回。三峡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龚义龙博士则表示说,虎峰山上李氏家族系列墓葬所蕴含的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视死如生,祈求生命的轮回,既希望荣华富贵与逝者相伴,又希望好运能代代相传。“比如磨子坟,就有让后人轮番发达的寓意。

虎峰山李氏祭田碑

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龚义龙长期从事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谈到虎峰山上李氏“祭田碑”的文化价值,龚博士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清代粤东移民进入四川后,落户西蜀的较多,而定居巴渝的较少,此碑的发现具有独特的意义。而从碑文的内容看,也充分反映出客家人铭记祖先渊源、重视家族血缘、强调家族团结的文化与传统,“比如碑文中所记载的,设立祭田,用家族的公共收益作为祭祀祖先的经济来源,用制度化的手段将看似无形的家族文化传统有序相传,更说明了李氏家族对氏族文化的重视。

而李祥德发来的《李氏治家八训》也证明了这一点,排在前三位的就是——重祭祀、敦孝悌、睦宗族。龚义龙认为,从李氏祭田碑的内容考量,它还具备家谱的特征。“传统家谱大多是纸质的印刷品,也有少量刻在石质或木质媒介上。且大都陈放于宗祠、家庙等室内环境,而像李氏祭田碑这样立于户外,特别是立于家族祭田之前者,实属罕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