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解读:重庆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图

17.06.2015  11:20

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了《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出台,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战略需求?将给重庆的未来带来什么变化?6月16日,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这份重庆创新驱动发展“路线图”。

“行动计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行动计划”是什么?对重庆而言,意味着什么?

沈晓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在重庆的政策落地,明确了新时期、新形势下重庆未来5年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当前,为什么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出台,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战略需求?

沈晓钟:首先,这是全面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需求。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入融合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创新能力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顺应世界潮流,紧跟前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需求。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今年3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又印发实施了中央8号文件,为今后一个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行动计划就是中央战略部署在重庆的落实。

再次,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已经难以为继,只有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发展先导性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时,当前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包括商业模式、政府管理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可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稳增长。

可以说,重视创新就是重视重庆的未来,投资于创新就是投资于重庆的未来。

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而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记者: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行动计划”所指的创新驱动,是否就是科技创新?

沈晓钟:新形势、新阶段赋予了创新更广泛的含义,创新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而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包括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创新。只有通过全面创新,释放制度红利、增强发展动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行动计划”更注重落实、量化、可操作,不搞纸上谈兵,具体体现为“三个立足,一个创新”

记者:我们观察到,与通常通过制定实施意见的方式贯彻中央文件不同,这次是制定的“行动计划”。为什么是行动计划?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沈晓钟:实施意见通常是对国家政策的细化。中央8号文件中的政策措施很周全、很具体,操作性很强,可以直接适用,不必再制定细化措施。

近年来我市围绕科技创新出台了10多个文件、200多项政策,其中一些政策走在了全国前面,我们认为不宜再出台更多政策,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政策落实政策,而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构建有利于创新驱动的推进机制。

此外,“行动计划”更注重落实、量化、可操作,不搞纸上谈兵,要体现“见法人、见企业、见项目、见业务量、见配套体系”。

记者:中央8号文件全国各地都在贯彻实施,重庆的“行动计划”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沈晓钟:“行动计划”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紧密结合重庆实际。具有重庆特点。“行动计划”提出了46项具体的工作措施,具体体现为“三个立足,一个创新”。

首先是立足企业抓创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有的应用研发活动都应当以企业为中心展开。对此,《行动计划》提出打造“10+50+600”金字塔型的企业创新体系和10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通过“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形成合理的梯级晋升机制。

其次是立足创新抓服务体系。到2016年,全市各类创新服务机构达到500家以上,到2020年达到1000家以上,形成覆盖全市重点产业的科技服务产业链。构建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与交易云服务平台,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现有科技平台服务模式和方式落后、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

三是立足环境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的营造极为重要。对此,我们重点从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众创空间三个方面抓环境营造,促创新创业。到2016年,各区县(自治县)至少打造3-5家众创空间,各高等院校至少打造2-3家众创空间,全市众创空间达到500个以上;2020年,全市众创空间达到1000个以上。

还有一个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服务,就是通过改革,转变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更好地为企业创新、人才创业服务。具体包括改革政府科技投入方式、科技管理方式、人才服务方式、创新政府科技投融资模式等。

9项措施保障“行动计划”顺利推进

记者:“行动计划”为重庆实施创新驱动描绘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如何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真正引领重庆创新驱动发展?

沈晓钟: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了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行动计划”一并提出了9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实施。

首先是设立重庆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其次,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是在有条件的区域或领域开展创新驱动改革试点。

四是按照本行动计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责任,加强督查。

五是建立健全市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加大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探索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分类考核机制。

六是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区县考核范围,逐步提高考核权重。

七是每年举办十大创新创业人物评选,树立一批创新人物、创新企业、创新团队典型。

八是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快科研设施向公众开放。

九是开展系列专题科技、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重庆的经济发展,正在快速从资本、资源为主推动的阶段,转向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主推动的阶段。在一系列措施的保障下,在“行动计划“的引领下,力争重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