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间的“背篼”医生

20.04.2017  08:34

在陶家镇很多村民的心中,一群特殊的白色身影一直存在着,他们爬过陡峭的山路,无惧恶劣的天气,背着装满医疗器材的背篼,来到村民家里,带来健康与陪伴,并被村民亲切的称为“背篼医生。


4月的重庆,天气像是坐着过山车,昨天还晴空万里的好天气,今天起床便是细雨绵绵。 “今天虽然没下雨,这种泥巴路还是很滑,要小心!”说话的是邹镜,九龙坡区陶家镇卫生院的副院长,早上十点,一忙完医院的工作,她便和院长严波带着医生和护士一行5人穿着白大褂,背着沉重的背篼,从镇上的卫生院出发,前往位于10公里外的锣鼓村,为那里的老人做体检。

几乎每个月,不管是大晴天还是暴雨天,你总能在通往陶家镇各个村里的山间田坎上看到一群身穿白大褂的“背篼”。这群人其实就是村里老乡口中的“背篼”医生,他们是九龙坡区陶家镇卫生院的流动体检队,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体检医生、乡村医生等组成,自发地每月为陶家镇各个偏远村落的老、弱、病、残等不便出门的特殊人群上门免费体检。从2012年至今5年来,“背篼医生”已为538名村民入户进行流动体检、健康干预和康复训练。

抓紧时间走快点,老人还在家里等着我们。”背篼沉重的两根肩带勒得严波的白大褂都变了形,心电图机、B超机、便携式体重秤、尿机……背篼里放满了体检需要用到的医疗器械,“哈哈哈,你们这些小妹儿提不起来吧,很沉的,可能有个30多斤哦!”和邹镜一起下乡的还有两个男医生汤川和陶宗品,背器材这种体力活儿自然落在了他们的肩上,背着几十斤的器械走在泥泞湿滑的乡间小路上,他们打趣说自己自重大底盘稳不容易摔跤。

可是常年负重行走在这样的羊肠小道上,哪里又不会没有摔跟头的时候呢。有一次,在下乡义诊的途中,医生严波了解到友爱村里有个孤寡老人正在等着他去体检,由于着急赶路,一不留神脚踩空摔下山坡,背篼里的体检器材也被摔了出去,疼痛感瞬间袭来,严波当即感觉眼冒金星,但想到老人还在饿着肚子等着体检,立马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来,匆匆拍掉裤子和衣服上的泥巴,捡起四处散开的器材就抓紧时间赶路了。

背篼之“” 背来温暖和健康

弯弯曲曲的山路、湿滑难走的阶梯,还有随时不知从哪儿蹦出的野狗,走了大约15分钟后,“背篼”医生们来到锣鼓村一名102岁老人谭信义的家里,老人精神状态良好,看到医生的到来眼睛笑成了月牙,满眼尽是感动,“婆婆,我们是陶家镇卫生院的,今天来给你做体检啦!” 老人嘴里不知呢喃着什么只是双手尽力拍掌,看得出掩饰不住的开心。邹镜弯腰拿出背篼里的体检器材,与此同时,同行的医生将老人小心翼翼的搀扶进屋里,并让她平躺在床便于做心电图和B超检查,另一名组长则坐在凳子上认真的听着体检结果用笔在体检表上做记录,“婆婆,我们体检完了!一切正常,没什么问题!”邹院长怕老人年纪大听力不好,俯身对着婆婆一个字一个字大声地说到。

谢谢医生,今天就留在我家吃个午饭吧!”谭信义的儿子听到体检结束后,立马走上前握住医生们的手,连连弯腰感谢。“不用了!我们还要去体检呢,怕人家空腹等着难受!”邹镜摆手婉拒。“他们有时间总是会过来看看我母亲的身体状况,来过这么多次,还没有请他们吃上一顿饭。”谭信义的儿子望着医生们弯腰背背篼的身影,发现汗水早已将他们的白大褂浸湿。在赶往下一户老人家里的路上,太阳高照,严波脱掉一半背篼的肩带,想将背篼放在地上脱下外套,但怕耽误时间,又立马穿上背着背篼继续赶路。他说,陶家镇一共有8个村,村民们每年都会到卫生院例行体检,慢慢的医生们发现,人数老是凑不齐,于是他们通过了解发现,住在偏远山村行动不便有残疾或是年纪太大的村民根本无法到卫生院来做体检,很多老人的小病拖成大病,当去到老人的家里发现情况很严重,家人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无比的揪心。于是医生自发成立了一个小分队,带上体检器材到这些人家家里体检。

如今,几乎每个月体检队的“背篼”医生都会上门为老人们体检,不少老人旧疾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地治疗,经过“背篼”医生们几年的不断坚持,偏远村子的老人和残疾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由于听取了医生们有效的康复建议,他们的心态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背篼之“” 背出希望和陪伴

从2012年成立这支流动医生服务队以来,“背篼”医生们白色的身影不停往返于通往陶家镇的山野田间,他们用背篼背来了健康和温暖,但同时也对独居老人、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背出了希望。

友爱村的老人吴忠华多年瘫痪在床,只有年迈的老伴一人照料。一开始,老伴也算对他悉心照顾,期盼他能康复。但日复一日,吴忠华的身体并不见好转,这让老伴有点看不到希望,再加上家境贫困,连承担每日吴忠华尿不湿的花销都有点吃力,“记得我第一次推开他家门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满了一面墙的尿不湿,他老伴就坐在一旁。而后来,买不起尿不湿,老伴只得重复使用。”邹镜回忆道。

看不到希望的老伴逐渐失去了信心,每天只是简单照顾吴忠华,在上门看吴忠华的时候,邹镜发现他的精神状态极差,卧病在床,眼神也较为涣散,但当吴忠华看到医生服务队后,竟满脸的激动,原本性格孤僻怪异的他还连连招呼医生们坐下喝水,“他是一个很听话的病人,我们所做的健康指导他都听得很认真,并努力记下来,有不清楚的地方连忙问我们,看得出来他也十分渴望健康。”体检完后,医生们还陪着吴忠华聊了好久的天,因为儿子常年工作在外,他非常的孤单,总希望有人陪着说说话,说到这儿,邹院长捋了捋头发,将眼镜框拿下,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说真的,每天都觉得自己能做的事太有限,但看到一小份努力能换来村民的相信和认可,就会觉得人生好值得。

还有一名来自锣鼓村的80岁老人吴成金也让邹镜印象深刻,在去给吴成金体检前,邹镜就听说他已双腿残疾多年,本以为是个性格孤僻执拗的老人,没想到,当她带着医护人员去到家里为吴成金体检时,推门竟发现吴成金居然用双手撑着家里的桌子,以此为支撑点在锻炼,认真努力的样子一下子就感动了邹镜,吴成金转过身发现他们后立马热情打招呼,体检期间也很是配合,听到医生们的康复建议就马上拿出纸笔记录,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那种渴望身体恢复健康的神态,以及努力上进的意志都让我觉得很动容,希望我们的到来真的能够给他带来慰藉和希望。

一件件事情的积累,让邹镜更加坚定的觉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背篼”医生也要坚持下去,因为她慢慢地发现,“背篼”医生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不仅仅是体检那么简单,“或许我们已然成为家人,彼此之间能相互带来温暖和支持,而这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原标题:背篼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