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遗址震惊世界 见证5000年巴盐生产史

28.10.2016  09:07

中坝遗址挖掘出的煮盐工具

忠县境内的古盐井

 

 

彭家胜和十多个老背夫的后代组建了一支巴盐汉子表演队,每逢节假日便在云梯街实景再现背夫运盐

 

运盐的主要工具扁背篼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忠县中坝的乡野土层中,发现了大量陶片。巴盐5000年历史的神秘面纱,由此慢慢揭开。

  1998年,忠县中坝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3年,经过中外专家8年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坝遗址的田野发掘工作终于完成。遗址发掘的文物层厚达12.5米左右,文物依次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十分完整地展现了五千年文明史。国内外专家震惊了:这样的遗址在国内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是极其罕见。

   陶片掩藏的5000年巴盐生产密码

  当年曾参与这场抢救发掘的忠县文管所原副所长曾先龙回忆说,抢救出土的文物总量达20万件,能抵国内一个大型博物馆的馆藏数量。出土的文物有陶、石、骨、铜、铁等质地的各类器物,还有无数的陶片。经过科学检测,靠近遗址下部的花边圜底罐,时代在西周至战国,属专门用来煮盐的工具。这也证明,古代巴人至少从西周时期就进行井盐的开采加工。

  主持发掘工作的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孙智彬认为,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证实的最早的井盐生产遗址。

   盐井呈现的巴人智慧

  中坝的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表明,忠县的 井河、涂井溪,在古代乃重要的产盐地。

  “涂井溪峡谷内,有据可查、记录在案的古盐井有17口。”我市盐业研究专家刘卫国称,涂井溪中下游的一片河床,曾聚集了五六口盐井。被他称为江心井的,是立河床江心一块稍高岩石斜面上的一口盐井,井口部分直径87厘米,深有50厘米。由于井口没加围子,洪水来时只能停产。古老巴人是如何准确找到江中卤源的,我们不得而知。

  箭尾井,因井边用砌有长长一条石围堰而得名。刘卫国透露,这种形态的盐井在整个渝东地区极为罕见,根据研究,石围堰的作用,一是用来隔离淡水,另外一个用处便是收集卤水,让卤水流向盐井中,方便取用。

  江心井下游600米处的涂井,修有两条小槽沟、一道木闸门、一条排水沟,既能引卤,又能排淡,既能防止河水和雨水的浸入,又能防止卤水的外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自流作业线。如今,这口体现着古老巴人巧妙利用天然地形生产盐的古井,已难见真容。

   西沱云梯街世人瞩目——因盐而兴的历史文化名镇

  沿忠县顺江而下,与石宝寨隔江相望的西沱古镇,是巴盐古道中巴鄂古道的起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重庆境内首批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岁月的洗礼,让昔日“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都邑”的西沱古镇,只一条保存完整的云梯街,诉说着当年盐道的繁华。

   先有商铺后有衙门庙宇

  云梯街依山顺势而建,街面垂直长江,与长江沿岸集镇平行江面的建筑方式完全不同。云梯街临街的都是商铺,前店后堂。而代表皇权、神权的衙门、庙宇等建筑,都地处背街。“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从事巴盐文化研究多年的石柱县文管所专家蒋屏称,云梯街最靠近江边和最靠近山顶的商铺建筑年代要早于中间段,说明云梯街的雏形源于迎船和迎商,随着盐业、商贸的兴盛,移民的不断涌入,才逐渐繁盛。

   古盐道也是战略通道

  如今,云梯街仍旧保存着明清遗留下来的层层叠叠的各类商号和土家民居吊角楼。

  “建筑的多样性印证了文化的多元性。”蒋屏说,西沱不仅是巴盐古道货物运输的始发点,也是百货、布匹、盐巴等货物集散的大仓库。巴盐古道不仅是盐道、商道,更是战略通道。“通过这条道路,把渝东的盐运往湖北利川、恩施等地,再把沿途的百货、桐油、生漆、土特产等物资运回来,巴盐古道的意义与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是一样的,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采访中我们得知,民国时期法学界元老、同盟会老会员“红色大律师”熊福田,在西沱开办的经营粮、油、盐的“和成”、“永成”商号,还成为忠县、丰都、万县、石柱等地党组织的通信联络点。盐运古道上的“背二哥

  云梯街共有113个台阶,1124步街梯。年近六旬的石柱盐运文化传承人彭家胜说,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盐道上“背脚子”,他们以云梯街为起点,翻越方斗山楠木垭,经王家乡青龙场,过石家坝,进入黄水、冷水,翻越“川鄂屏障”七曜山,把一袋袋盐背到湖北省利川、恩施等地。

  指着云梯街深陷的打杵印,彭家胜说,这石板路上记录着土家族祖先艰苦创业的血汗史。“上七下八平十一,多走一步都吃力”,先辈们传下来的这句俗语,意思是上坡走七步、下坡走八步、平路走十一步,就要停下来打一杵,休息一下。“一个壮年劳力每次要背180斤左右的东西,多的有200斤,一走就是个多月。

  盐业研究专家刘卫国介绍,太平天国起义和抗日战争的“川盐济楚”时期,巴盐古道上每天往来的背夫有数十万人。直到解放后,随着忠县盐矿资源的枯竭和交通的日益发达,巴盐古道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