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警方今年破获非法集资案137起 挽回损失29亿

14.08.2015  11:19
      华龙网8月13日16时35分讯(记者 阙影)今(13)日,记者从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获悉,今年以来,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重庆警方在“春夏攻势”专项整治行动中开展了严打非法集资专项行动。行动以来,全市共破获非法集资案件137起,打击处理130人,为市民挽回损失29亿元。

        据了解,在此次严打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中,重庆警方坚持全警动员,并推动行政部门共同排查,发动公众参与排查,多种方式围绕投资理财、私募股权、网络金融等重点领域,展开拉网式排查。

        专项行动整治以来,公安机关集中力量破大案,快捷处理小案,破获非法集资案件137起,打击处理130人。同时,警方还突出追缴涉案资金,先后为市民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

        除了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警方还加强了警情提示,通过以案说法,揭露非法集资犯罪的惯用手法和常用伎俩,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和能力。据统计,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发放各类宣传品200余万份,发送微信微博等宣传内容150余条,发送公益提示短信2000万条。

        看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6种“假面具

        一、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谎称已经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名义发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二、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义,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或虚构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收存款;

        三、以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旗号,假冒或虚构国际知名公司设立网站,并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许诺高额预期回报,诱骗群众向指定的个人账户汇入资金,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四、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额回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通过举办所谓的养生讲座、免费体验、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方式,引诱老年群众投入资金;

        五、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的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六、设立所谓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以高利为诱饵,采取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收公众存款,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警方提醒:

        非法集资犯罪案件最显著的特征是承诺高额甚至超额回报,很多此类案件都是用后者收取的钱,付给前面的人利息。

        市民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应多方搜集了解相关信息,投资项目承诺的收益越高,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慎重对待民间融资。投资前,要向工商等相关部门,了解对方公司的经营资质是否合法。

        总之,不要被高息和花言巧语迷惑,做到理性投资,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