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也有人讨红包到底该不该 网友吐槽节日另类祝福

05.05.2015  09:53

  “是朋友发2元,爱我的给5.20元……” 商报图形 秦刚 制

  讨红包信息 受访者供图

  记者 郑玉霞

  五一节期间,有人开车出游被堵得心塞,有人景区看人看得崩溃,有人则因为收到另类祝福信息而尴尬。日前,一位名叫“汽车维修员”的网友大倒苦水,称这几天频频收到“露骨”的“讨红包”信息。记者采访了解到,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为该不该给红包挠头。

  被索红包

  网友吐槽“讨红包”短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五一节到了求红包!是朋友给2块,爱我的给5.20块,是好人的给我8.88块……”5月2日,网友“汽车维修员”发布此微博后,引发网友讨论:“不给很尴尬,给多了又心痛,给还是不给?

  昨日,记者联系上该网友,他叫管洪伟,是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研一学生。他告诉记者,五一期间,自己收到很多这类信息。“一句祝福的话都没有,直接就要钱,有种被利用的感觉。

  “趁着节日最后的时间,祝您节日快乐……劳动人民最光荣,看在我这么晚发信息的份上,是不是该发个微信红包给我,以资鼓励呢?”昨日,记者在谢楠手机上看到这样一条微信。她介绍,她家住袁家岗,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文员,5月1日深夜,一男性朋友发来了上述微信。“这种行为有祝福要钱买的感觉,当时我立刻转移话题,把这事躲过去了。”谢楠说。

  索取红包

  只为互动不为“打赏

  “趁着节日气氛,向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讨红包,是一种新潮的互动方式。”陈志林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家住渝中区,今年27岁。他透露,自己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跟朋友联系。5月1日,加完班回到家,他便想到发祝福消息。考虑到单纯的节日祝福达不到互动的效果,便在信息末尾调侃大家发红包。

  “我发完信息,大部分朋友都给我发了红包并跟我聊天,我忙到凌晨4点多才睡。”他透露,自己微信里有近500人,他随机选择200位朋友发送这则消息,随后红包陆续到达。“别人发红包过来,我立刻回复,一来二去就有了共同话题,感情就在聊天中加深。

  陈志林说,讨红包的目的不是为了钱,首先他不缺钱,其次大家发的红包金额超过10元,他就会返还。“细想一下,爱较真的人是容易误会我的本意。

  “我在网上看到这种短信,觉得有趣,就改编下给大家开个玩笑。”小陈是管洪伟的大学同学,他透露,五一节早上,他群发这条讨红包的消息后,基本上没有人回应,有些失落,“它是容易让人误认为我是‘微信乞丐’,以后开玩笑还是把握好度。

  网友立场

  节日红包 有人支持有人摇头

  @“我叫丹荷-”:反正都是娱乐,发个假红包的图片过去,给他一个惊喜。

  @“开心的陶爸爸”:发个小金额的红包,既给了面子又不会肉痛。

  @“天天开心”:装作没看到。

  @“陌鑫”:创作一个升级版的祝福信息,反过来向他讨。

  @“水水”:如果有人向我讨红包,我会说,手头缺钱,五一都只能呆在家里。

  专家点评

  节日“讨红包”不宜过度使用

  “微信红包从去年开始就很火,大家趁五一讨红包也正常。”重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表示,朋友之间讨要红包只是一种娱乐,在你情我愿的基础上,如此行为不仅无伤大雅,还能增进双方感情。但如果把讨红包当做敛财手段,就会破坏双方感情。

  “在传统习俗中,只有春节小孩才会向长辈讨要红包,如果将讨红包变成常态性的祝福方式,既不传统也不礼貌。”周孝正建议大家,在娱乐时也要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把握好分寸,以免将此行为纵容成恶习。“如果对方平白无故就讨红包,可以直接不理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