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监管仓+渝欧通 让“渝新欧”成为欧亚跨境电商“大动脉”

31.12.2015  18:34

      今年9月15日,重庆跨境电商企业大龙网利用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首次开展了跨境电商出口货物运输,这立即成为西部乃至全国跨境电商业界关注的焦点。

      跨境电商商品往往是碎片式订单,且货物种类繁多,要利用“渝新欧”出口跨境电商货物,必须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集货、通关等困难问题。

      为此,大龙网在“渝新欧”起点——沙坪坝团结村建立起公共监管仓库,并成立了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的公司,对口服务跨境电商货物出口,尝试着用这两项举措,让“渝新欧”成为欧亚跨境电商“大动脉”。

 

      从一周到一天  公共监管仓库让通关效率提升不只一点

      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是关键。通关快一点,到货时间就会早一点。

      现阶段,我国有两种通关模式:一般进出口和保税进出口,保税进出口的监管仓有集货功能,一般进出口则没有。

大龙网推行的“跨境电商公共监管仓”创造性地提出“复合仓”的概念,将集散仓和监管仓进行捆绑融合,使其兼具货物存储与监管功能。

      据了解,大龙网在重庆建设的公共监管仓,依托全自动立体式仓储,通过WMS智能管理系统软件,实现跨境电商仓储管理及海关现场监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产品的收货、分拣、质检、打码、仓储、配送等一系列服务。

公共监管仓建立后,跨境电商货物通关时间基本上1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高峰期也能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而原来的通关时间基本要一周左右,高峰期最长可能要1个月。同时公共监管仓的建立,也为海关、检验检疫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持,为各职能部门提供监管的基础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共监管仓是重庆首个出口公共监管仓,企业在建设中没有可循的先例。重庆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开茂称,在为公共监管仓监管设计制度时,检验检疫局把如何提高监管效率,实现最优和最合理的监管,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针对公共监管仓货物送检进行优化流程设计,在搭建跨境电商质量安全共治体系的同时,减轻了企业负担。

在重庆海关、重庆检验检疫局、沙坪坝区政府等的全力支持下,从大龙网与沙坪坝区签署合作协议,到11月底监管仓建成并调试结束,正式具备监管通关基础功能,仅仅用了30天时间。

 

每年200个专列    平台公司服务跨境电商专为“渝新欧”集货

      公共监管仓库让跨境电商货物有了专业化的、集合实施跨境电商商品查验放行监管、分拣中转、仓储管理功能的公共设施。但跨境电商出口“最先一公里”还需要一个平台,来提供综合服务。

      重庆双福汽摩跨境电商产业园董事长周少钢表示,“渝新欧”的重点服务对象是电子产品,对种类繁多的跨境电商货物,产生的承运服务以及相关运输措施和方案变化,无法做到事无巨细。然而,对每个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又希望有一套专门针对自己货物的运输解决方案。

      为解决缺乏统一服务窗口、“渝新欧”运力难以直接服务于跨境电商的问题,大龙网结合自身参与跨境电商试点的实战经验和“渝新欧”实际情况,与相关单位联合组建了为跨境电商提供综合服务的公司。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对接“渝新欧”干线铁路的相关工作,以及通过建设运营专司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的“单一窗口”,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连接关检汇税等涉及通关业务的配套服务。

据估计,该公司每年可为重庆贡献200个“渝新欧”跨境电商货运专列的货量。以每列50个车皮、每车皮不满载只装10吨货、每公斤跨境电商货物价值50-100美元计算,可为重庆带来50亿至100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增量。

 

借力“渝新欧”布局全球      响应“一带一路”启动“百城百联”战略

今年,借多项相关利好政策“东风”,重庆不少中小企业主开始接触跨境电商企业。

段记西服、纭梦制衣两家渝企,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与大龙网的合作,是十分典型的利用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国门的例子。

大龙网总裁冯剑峰表示:“我们是服务者,不是运动员。我们帮助中国品牌商了解市场、找到买家,实现无障碍沟通,借助网贸会建立信任,并给予海外落地本土化支持。我们不参与交易,只提供服务。

如今,有了公共监管仓+渝欧通两个创新性服务平台,以及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支撑,未来大龙网将在国内外100个城市设中国精品体验馆,布局“百城百联”,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探索“渝新欧+跨境电商”的新路径,让周边产业带与全球市场通过“渝新欧”紧密连接。

      “该战略将通过在沿线国家开设中国精品体验馆的方式,以城市为单位,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冯剑峰说,未来,大龙网将引导重庆制造以及更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帮助重庆品牌、中国品牌走出去,掌握自己的品牌权、定价权和话语权,助力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信息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