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39)| 记忆中,那一抹童年的甜味:糖画
小的时候,山城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磨刀、补碗、爆米花捏面人、打麻糖、吹糖人……
时光飞逝,童年时的那些记忆,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机器的时代,一些传统工艺匠人,静悄悄地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一把铜勺,舀起丝丝糖浆一个转盘,画着虫鱼花鸟一位老人,笑呵呵的坐在桌旁这就是让童年充满了甜味的
---糖画。
说到“糖画、糖人”, 想必在一代人的心中都是永久的童年记忆与情趣。那些游走在街头巷尾的小摊,那绕指缠的年味儿,那唇齿间的余香,总能让每一个生长于此,却又渐渐遗失的人。在这场岁月旧梦中截取童年,回味自己爽朗的笑脸。
重庆糖画,是用融化的糖汁制作而成的各式美术图样,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起源于明代,至今约有500多年的历史,曾广泛流行于重庆市及巴渝大地的城市乡村。
糖画顾名思义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糖画是一门高深的民间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
创作过程中,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经过短暂构思,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板上。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图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皆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立体糖画更是活灵活现,令人拍案叫绝。
待新鲜的糖画凝固后,艺人用一根竹签把一件件作品粘合提拿起来,就完成了一幅作品。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2009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重庆糖画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自己的生意红火,后来,糖画艺人在糖画摊子边上放一个木盘,木盘上画着各种飞禽走兽的图案,上头放上一支能旋转的木箭头。
孩子们旋转木箭,当木箭停下后,箭头指向什么图案,艺人便要作什么糖画。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这让简单的买卖多了一些游戏的成份,因而颇受孩子们的欢迎。
一般大人带着上街赶集时,都会碰见这样的摊子。每次都希望转到的图案越大越好,吃的话还要省着吃,不敢咬只敢舔,生怕一下子就吃完。
在加工食品稀少的年代,糖画,是70、80年代孩子们童年最爱的零食。曾游串在大街小巷的糖画老人是他们每天的期盼。可是现在已经很少再看见糖画了,只有在磁器口还有为数不多的糖画手艺人还在坚守着这份民间技艺!
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高楼林立覆盖了曾经久远的小巷,那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民风民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就像我们无法留住流水,无法挽回逝去的岁月。
时光流转,如今的糖画虽不见当年繁盛的景象,但那些美好的印记却深深的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缠绕在他们的指尖,让人唇齿留香。
上游新闻综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