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你妈是你妈”折射办事之乱象

08.05.2015  09:19

社评

我看到有家媒体报道,一个公民要出国旅游,需要填写‘紧急联系人’,他写了他母亲的名字,结果有关部门要求他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李克强总理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笑声一片。“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李克强说,“这些办事机构到底是出于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还是在故意给老百姓设置障碍?”(5月6日人民网)

此种弱智的证明现实中并不少见,如,有的老人去领退休养老金,但社保机构非要其出示“生存证明”,有肢体残缺的残疾人要购买优惠票或办事也要残疾人证。

有些可以通过证件来证明,如房产证,身份证等等,有些则无需进行证明,像“你妈是你妈”,这样的证明有何意义,有谁会填写假妈,即使是有人故意填错,出现紧急情况联系不上,也是其自身的责任,何必强人所难专门去弄一个证明。必须的证明应该是缺一不可,可开可不开的证明尽量压缩,不该开的证明决不能强求。

证明开得多,办事程序就显得复杂,不仅给开证明者带来不少的麻烦和成本,而且给办事部门增加了事务,效率也将降低,那为何一些部门非得要求出具一些无关紧要的证明?究其原因:一是怕担责,片面认为证明多,一旦出什么事,可拿出证明为自己洗刷;二是显示一下部门的作用,要求提供证明多了一道坎,办事不易,办事者就会想方设法找关系,托人情,部门的权威也就得到体现,而个人也可以从中得好处。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开证明多还助长了变相收费,一纸证明看似成本不高,但是收费却不少,有报道称,开具一纸“单身证明”收费20元,开个“无房证明”花60元,开个“无犯罪证明”花200元。

李总理所说的“笑话”实则是对办事程序繁杂的严厉痛斥,精简办事程序不仅要从大的方面减,而且不能放过事关老百姓的“小事”,小小的证明其实不简单,折射出办事、收费和机关作风等等问题。因而,对证明应规范精简,不该开的证明一个也不能保留,防止以“”设障,以“”生财。

罗瑞明(公务员)

证明你妈是你妈”之类的奇葩证明绝非孤例。网友在新闻跟帖中就列举了一大串让人想象不到的:找工作,单位让开“人品证明”;换残币,银行让开“非故意烧毁钱币”证明;开饭店办执照,要求开具“不扰民”证明;开出租,须证明“3年无重大交通事故”;住院报销,被要求开“摔倒证明”。有网友笑侃:莫非以后填年龄时要出生证明,填写性别时要出具性别证明?

有些“证明”明显就是画蛇添足,纯粹是用来创收自肥的。同样是开个“证明”,有关系的人找个熟人,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灵活”一点的人,花点钱也不是难事;无钱、无关系的百姓,常常是跑断了腿也没用,最后还是要乖乖就范,花钱“买证”。

让奇葩证明寿终正寝吧。

高福生(公务员)

这笑话不能一听了之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是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然而,正如总理所总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成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距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立层层关卡,“‘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既牵绊了老百姓办事的脚步,又阻碍了创业创新发展的步伐,不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总理说的笑话不能一听了之,一笑了之,要听到心里去,深刻理解总理的话外之音,明白总理的良苦用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放空炮,糊弄了事,更不能再搞模糊边界、再玩模糊权力,要坚决打破部门利益,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公之于众,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张颖(职员)

某些证明机构在干啥

有庙就有和尚,也会有前来上香的信徒。因此,简政放权不能仅仅盯着下放了多少项行政审批权,更要看拆了几座庙。一边重拳精简机构,一边尽量放权,这才是有效的治本之策。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自然要逼迫一些部门机关主动找米下锅,没事去找事干,办理类似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荒唐事情,在其位,瞎谋政。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对一些“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而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的状况,致使人民群众“办事难”的情况有增无减。

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转换、简政放权问题,也不是单纯地让政府及各种社会、经济组织的职能各归其位的问题,而且同时要做好政府“瘦身”的工作,比如那些开奇葩证明的机构,就该撤销了,免得增加老百姓的麻烦和负担。

徐云鹏(军人)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