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汪国真去世 唤起一代人诗歌记忆
汪国真
59岁的他曾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曾是粉丝最多的中国诗人
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裘晋奕 报道
昨日凌晨,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享年59岁。他的离去唤起了一代人的诗歌记忆,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怀旧与哀悼。
当年 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汪国真去世的消息经由网络公开后,《南都娱乐周刊》总编谢晓在微博感叹:“惊闻汪国真今天去世了,有些唏嘘。曾是我们年轻时一段时期的偶像。不知现在的小孩还有人知道他么?”事实上,虽然他的诗歌大热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但很多90后甚至00后青少年们,也能脱口而出像“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类名句,即使他们不知道这句话来自汪国真的诗句。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汪国真的影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延续至今,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汪国真名列第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同时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2001年,诗作《旅程》入选人教版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3年,诗作《热爱生命》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2014年他的诗集被翻译成韩文版、日文版、英文版,并在海外发行。
病中 患癌期间依然写诗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中赞美生活、歌颂生命,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正是他现实生活的本色写照。即使在诗歌热潮不比当年的今天,他依然热心创作。然而今年春节前,汪国真的身体出现状况,不久确诊为肝癌。
成都商报记者邱峻峰曾在汪国真住院期间赴京探望,他向晨报记者回忆了与诗人见最后一面的情景:“早在3月11日我就听说他患癌住院的消息,于是专门前去探视,他对我的到来还很意外,因为在这件事上他很低调,甚至专门把手机关了谢绝更多人来探视,知道这事的媒体很少,他还叮嘱我不要公开报道。”
邱峻峰说,即使在病房里住着,汪国真依然对生活充满憧憬,他的最后一部诗歌《不曾改》就完成在这一时期,诗中写道,“追求不曾改/那追求/像涨潮时的大海/退了/还会再来。”
武大教授樊星:他确实走得早了些
“他才59岁,确实走得早了些。”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樊星生于1957年,与汪国真算是同龄人。樊星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他的诗集经常卖断货,于是就借来手抄,整本整本的抄。”
这种风靡很快超越了文坛本身,各种媒体对汪国真的关注也都如火如荼进行着。
不过,樊星也从当代文学专业的范畴对汪国真的诗歌给予了评价,“老实说,他的句子虽然充满阳光和力量,但重复的句子和意象比比皆是,与同时代早期的朦胧诗、后朦胧诗的成就是无法媲美的。”
樊星表示,用现在的话来说,汪国真写的就是朗朗上口的心灵鸡汤,“意境很清浅,换句话说能够引发思考的空间不够,它确实很能吸引大众,但审美性远大于文学性,所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并不是太多。甚至与同时代同样风光的席慕容相比,他的诗歌意境美与艺术性也都略逊一筹。”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元胜:有这么多读者,了不起
虽说不认识汪国真,但重庆市作协副主席、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李元胜听闻后表示很震惊。
“一说到他的作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作品是面向广大青年读者的,教育年轻人要经得起挫折,引导他们正面面对人生。”李元胜说,当年汪国真的作品最流行的时候,可以说正是需要这种明亮、自信的心灵鸡汤式的鼓励年代。“有这么多读者就是很了不起的文学成就了。他的作品比很多好诗人写得更好的作品社会影响要大,正面作用很大。”
但另一方面,李元胜也表示,中国的现代诗歌从顾城、舒婷那批诗人开始,就有了非常长足的发展艺术进步非常大。“如果从诗学角度看,汪国真的作品其实更像是泛诗歌,像歌词。他的作品,我谈不上欣赏,对同时代写作者不可能有什么启示,他的作品在艺术探索上走得并不远。”
《红岩》副主编欧阳斌:流行文化的标志
“在我印象中,汪国真的作品最流行的那个阶段,我正在上大学。”诗人、《红岩》杂志副主编欧阳斌表示,他是当年流行文化的标志。
“他的风格算是一直保持得比较一致的。”欧阳斌指出,在汪国真的作品中,有较重的青春期写作的痕迹,确实涵盖了很多励志性很强、人生正能量的东西。但如果真要从诗歌艺术角度来说,他的作品性质只能算是一种受众面很广的流行文化,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艺术。”欧阳斌说,但“汪国真的诗无论在文学观念还是诗歌技术方面均无发展,且一直不在这个场域之内,未有进入真实的文学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