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不要标新立异?听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怎么说

18.05.2017  18:51

王旭明

如今,原本应该驾轻就熟的语文,竟然成了不少孩子学习的难点。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今日上午,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现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一堂课的“真正的语文课”告诉大家: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过多的流派,只会让母语的最美与我们越来越远。

语文课说成语

举手的孩子没几个

上午9点,位于第二师范学院南山校区的学术报告厅内,来自天台岗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整齐地坐在舞台上,等待着王旭明为他们带来第一课。

这是一堂语文课,老师是曾经的教育部明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他的幽默、睿智为了赢得了无数粉丝。

然而,站在讲台上的王旭明却像个大哥哥:“孩子们,你们都学过成语吧?咱们来说一下成语好吗?

让他意外的是,只有几个孩子举手:“不会吧,上了五年的学一个都不知道吗?

最后,他请了一个没有举手的孩子起来回答。

从不说到说

这个舞台是孩子的

王旭明的眼光停留在两位特殊的孩子身上。

其中一位在上课前和他沟通时,王老师问他喜不喜欢语文,孩子说喜欢倒是喜欢,但怎么也学不好,慢慢地失去了兴趣。还有一位女生,不善言谈,与活跃的课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打开尴尬的局面依然从课堂开始,讲成语故事。

谁来给我讲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王老师选了那位学不好语文的男生,男生怯生生地走上场,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捏着大腿,看得出来他很紧张,“别怕,你就把这里当做家里就好了。

从前,有一位农夫,他在田里干活……”从不愿意开口到开口,从讲得不好到老师指导下懂得用形容词来描写场景,故事讲完花了足足三分钟,却赢得了台下数百位老师的掌声。

孩子心结被打开

她讲的笑话让人心疼让人爱

同样的话题留给那位不善言谈的女生,女生嗫嚅着不愿意接过话筒,“孩子,咱不讲成语故事,就讲你生活中开心的事情吧。”“我的生活中没有开心的事情,没什么好讲的。

对话到了这里,似乎有些进行不下去了,但王老师并没有让女生坐下,继续和她聊天。

平时在家里,你想一想爸爸妈妈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女生摇摇头。

那么天气呢?”……

不知道是被王老师所感动还是女生已经想好了怎么说,终于,她接过了话筒:“那好吧,我给大家讲一个我早上穿衣服的笑话,有一天早上,我妈妈让我穿……

故事的结局尽管平淡却已经突破孩子最大的描述极限,这位前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给予了她最热烈的鼓励,“好,这个笑话是我听过的最有趣的笑话,谢谢你。

待下课后,王旭明回顾起这堂课,“我们的课堂不是专为喜欢说的孩子而预留的,不知道那位小女生经历了什么,但我相信,今天的这堂语文课,一定是她这辈子难忘的语文课。” 

语文被过多创意,应该被叫停

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历史课……在部分语文教师看来,这似乎是不错的创意。但王旭明却认为,这是应该被叫停的“假语文”。

王旭明说,“真语文”是基于语文教育、特别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这些弊端包括把语文上成了思想教育、主题班会、校本课,或者把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或某一流派的见解,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误人子弟。

哪种语文老师又是合格的呢?王旭明表示,根据课标的要求,老师上课要告诉孩子们课文的题材、结构、主题、手法,同时根据字词句短篇和语法修辞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样去运用。

王旭明还表示,并不是谁都可以来当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培养必须专业化,现在中学招聘研究生、博士生当语文老师,他们上的课孩子们喜欢吗?中学招聘老师应该更加接地气:大学本科即可、会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会组织班会、写好粉笔字、能让孩子从不喜欢你到喜欢你之间迅速转变,这才是教育本该有的模样。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 钱波

原标题:语文要不要标新立异?为啥孩子害怕语文?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重庆上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