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差异财政政策推进区县差异联动发展初显成效

27.10.2015  15:25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一体,城乡区域差距大,2013年推出不同着力点的差异化“花钱”机制统筹城乡,各区县发挥不同功能、全市一体发展正加速推进。
  一、主要做法
  一是引导都市功能核心区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建立楼宇经济、交易市场等财税奖补体系,视其经济贡献、社会贡献、税收贡献等,奖补楼宇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市场运营和新兴要素市场发展。实施跨区域搬迁企业税收基数划转,对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跨区县搬迁,在存续期间,按其前三年纳税平均数划转,杜绝区县之间盲目攀比优惠政策、互挖税源,已对涉及12个区县的50余户企业实施了税收基数划转。
  二是引导都市功能拓展区对外开发开放。打造对外开放门户。继续落实并扩大两江新区市级税收增量补助范围。推进开发区和行政区协调发展,探索两江新区和所在行政区收入增长分享机制,区级税收增量按一定比例分享,用于各行政区弥补承担的社会事务开支。将土地出让成本作为区级财力,直拨区财政用于各区轨道交通网、城市道路网以及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引导城市发展新区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全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倾斜支持。整合特色工业园区、专业园区等扶持政策设立产业集聚发展转移支付,以税收贡献为主,统筹园区的产出强度、吸纳就业、环境保护等因素,补助园区建设、要素集聚和产业培育。完善保障和激励相结合的基本财力奖补制度,将承接人口转移、产业发展速度、城镇化率提升等纳入资金分配,鼓励各区提升承载产业和人口转移的能力。
  四是引导渝东北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限制或禁止开发面积、森林覆盖率及空气质量达标率等因素,建立生态财力补偿机制。设立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转移支付。增加安排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相关税收市级分享部分区县全留。特色效益农业等产业资金实施重点倾斜。社会事业和民生投入按全市最高比例给予补助。定向设计扶贫开发、产业培育、金融资源倾斜等精准扶持政策,推动生态保护发展。
  二、阶段成效
  一是经济发展后劲足。今年1—9月,城市发展新区固定资产投资4290亿元,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达到48%,其中工业投资贡献达到83%。都市功能核心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834亿元,占全市1/3。都市功能拓展区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渝东北、渝东南两个生态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是财政增收质量好。今年1—9月,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13.6%,超过市级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收入占全部区县收入50%左右,城市发展新区拉动区县收入增长近5个百分点,两个生态区收入增长稳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