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重庆民企转型的重大机遇

27.03.2015  10:51

蒋平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成为经济热词,这使得“走出去”这三个字有了新的含金量。重庆民企一直在尝试和践行“走出去”,如今新的国家战略横空出世,他们该如何搭上这班车,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又应该避免哪些短板?为此,本期《渝商》周刊专访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蒋平。

重庆晨报记者 李璐 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之后,“走出去”再次成为热点。蒋平认为,对民营经济来说,不管是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还是做百年老店,“走出去”是一种重要的选择,也是当下一个巨大的机遇。

蒋平说,这不仅仅是国家倡导,实际上经过数年的实践,在重庆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量。贸易、投资建厂和资本并购等方面,民企都超过了国企。市工商联将在新一轮的走出去中继续发挥作用。工商联将积极协调渝商走出去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对渝商的政策支持。继续调查研究,发现走出去中渝商面临的问题,并提供决策参考。当然,工商联还将加强民间外交工作,做好服务,今年将承办中尼(中国和尼泊尔)论坛,为渝商们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民企有特别优势

蒋平认为,“一带一路”带来的是对所有中国企业的普惠优势,而民企自身还有特殊的优势。

相比国有企业而言,民营企业的背景更单纯,更容易被外方接受,这是民企被选择的优势。”蒋平举了重庆钰鑫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的例子,钰鑫集团自己说在澳洲投资后,企业品牌影响反而比另一家国有钢企大。因为另一家国有钢企在澳洲的投资是买矿,位于澳洲偏僻地方,与澳洲当地居民没有什么交道。而钰鑫集团因为收购的是超市项目,这几家超市位于澳洲的中心城市,顾客上门后得知老板换成了中国人,于是通过超市的服务、货品等也能够了解中国人的实力和经营特点。

澳洲主管商贸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到国内参加论坛,还专门要求钰鑫集团负责人前去会面,显示了民企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肯定。

民企机制灵活、信息广泛、利于抱团、更容易被外方接受,这些都是民企走出去的优势。”蒋平说。

市场信息不透明困扰渝商

重庆市工商联目前正在广泛地开展调研活动,对重庆民企走出去搜集信息。蒋平说,经过摸底调查,发现重庆民企走出去还存在诸多困难。

排首位的是对国外的情况把握不够。“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采集渠道较少,是重庆民企走出去面临的最大问题。”蒋平说,现在重庆民企对外投资,主要依靠当地中介,而因为对投资所在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掌握,往往会造成决策依据不够,这种情况很容易让投资产生被动。

蒋平说,曾经有一家重庆企业准备在国外买矿山,当时交易价格约1.7亿元,这个价格与国内开矿成本相比有较大优势。但投资人并没有盲目行动,先开始项目论证,结果发现这个矿山要产出还得兴建港口和铁路,最后发现这部分基建成本需要花费约20亿元。这个隐性成本叠加后,这个矿山的性价比就显得不高了,该投资人最后放弃了这个项目。而让投资人后怕的是,如果当初盲目听信中介,投资买下矿山,则可能陷入投资泥潭。

不要让支持变成口袋政策

此外,对投资地的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也是投资人担心的。蒋平说,因为各国法律的历史沿革不同,加上国家习俗差异,如果投资人以中国法律思维方式去应对,很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资金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蒋平介绍,虽然国开行针对走出去的企业有诸多政策支持,但是投资人向海外中资银行申请资金时,手续相当繁琐,一些企业甚至一年半载都没有拿到贷款。不少企业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得到更便捷的政策支持。

实际上国家对于走出去有着一揽子的政策支持,怎么让这些政策不变为口袋政策,真正落实到走出去的企业手里,才是关键!”蒋平说,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对于走出去的政策知晓程度偏低。

走出去的方式更加多样

如今走出去的积极性非常高。”蒋平说,在国家战略鼓舞下,重庆民企对于走出去有非常大的兴趣。当然,也有目前生产成本倒逼的因素。

重庆民企也注意到沿海生产型企业的转移动向,也将目光对准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重庆目前有一家齿轮生产企业正在考虑到印度投资建厂,不过这家企业的步伐走得更稳,他们设计的轨迹是先设立办事处,然后再建设仓库,通过销售打开当地市场后,再设立加工生产线,最后运转顺利,再投资建设工厂。

这是渝商们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更稳妥的走出去战术。”蒋平说,现在渝商们在新一轮的走出去中各显神通,不单单是业态多元化,从过去的投资建厂,延伸到收购超市、酒店,甚至是开发酒店地产项目。此外,以往走出去的是主机厂,现在走出去的则出现了配件企业和加工企业,包括房地产和餐饮企业都在寻求走出去的机会。

现在还有一种模式是直接并购海外上市公司。”蒋平说,渝商们已经懂得运用更灵活的资金操作方式。

获取国外信息要多渠道

蒋平还对走出去的渝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因为信息资源往往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所以获取信息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蒋平建议,渝商走出去可以参考几个渠道的信息采集。一是当地的中资企业;二是寻找当地的中国商会;三是驻当地大使馆的经济参赞也是一个很好的信源。最后一步就是要聘请当地有经验的法律中介。

有了充分的信息搜集,渝商们才可以针对性地吃透国家的支持政策,尽可能运用最大化的资源来保障走出去的成功率。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