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桥路线模糊绕行距离远 千厮门大桥上人比车多

12.05.2015  12:29

5月11日早高峰后,千厮门大桥上来往车辆很少。

见习记者 谢智强 摄   

千厮门大桥于4月29日零点正式通车。跟同为“两江大桥”之一的东水门大桥通车第一天便“人气爆棚”不同,千厮门大桥通车近半个月来,除高峰时段有明显车流外,平时的桥面显得有些冷清,与不远处拥挤的黄花园大桥形成鲜明对比。

一座连接江北与渝中的跨江大桥为何遇“车冷”?5月11日,记者进行了现场调查。

上桥行人多过车

上午8点半左右,记者来到千厮门大桥渝中区方向的桥头处,此刻正值周一早高峰,三三两两的车辆从江北经千厮门大桥驶来。在洪崖洞红绿灯处,等待通行的车辆需要排队,蜿蜒的车流延伸至桥面约1/3处。而从渝中经过千厮门大桥驶往江北的车道,则门庭冷落,仅有的几辆车疾驰而过。

约1小时后,江北驶向渝中的车辆也明显减少。9点40分左右,双向的车流均非常稀疏。记者粗略估计了一下,从江北区往渝中区,每分钟约通过10辆车左右,而渝中区往江北区仅有5辆车左右。

放眼望去,不远处的黄花园大桥依旧处于“车水马龙”的状态,与千厮门大桥行成强烈对比。

车少,桥上的行人却很多,甚至有市民推着婴儿车在桥上散步。正在人行道保洁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高峰期一过,与其他桥相比这里就是一座“空桥”,反倒是很多行人步行来往于重庆大剧院和洪崖洞之间。

上桥路线模糊 绕行距离较远

至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上桥。”有私家车主告诉记者,千厮门大桥的上桥路线模糊,或许是该桥“遇冷”的原因之一。

记者实地观察发现,从渝中驾车通过千厮门大桥往江北方向,只需从沧白路下匝道后便可上桥。而要从江北往渝中方向行驶,有两条路线上桥:一是由北滨路经匝道上桥;二是经大湾走重庆大剧院方向,然后上桥。但这两条路都要经过多个十字路口,不少地方虽有通往大桥的标识,但方向相对模糊,不熟悉路况的人很容易走错。

车少、通行速度快的千厮门大桥同样也不受出租车待见,原因是上桥的绕行距离较远。“从鲁能这边过去,要么绕北滨路,要么绕大剧院,几乎没有市民愿意走那座桥。”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大桥通车至今,他仅接到过一位走该桥的乘客。

据了解,由于千厮门大桥是连接江北、渝中的一条新路,百度地图等实时导航软件目前都无法规划这座桥的行驶路线,加之距离黄花园大桥较近,多数市民抱着“宁愿堵,不愿走错”的心态,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黄花园大桥。

周边尚处发展区 聚集人群不足

除了上桥不便,周边地区的住户太少也是该桥“遇冷”的原因之一。

千厮门大桥连接江北嘴和洪崖洞。洪崖洞方向因沧白路道路改造,平日就比较拥堵,愿意走的人并不多。而江北嘴片区目前尚在开 发中,多为商业写字楼,居民很少,也使得该桥在一定程度上‘遇冷’。”重庆市桥梁协会会长顾庭勇认为,千厮门大桥“遇冷”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主体定位尚未实现。“千厮门大桥和东水门大桥本属于‘两江大桥’工程,其最开始的定位是实现南岸直通江北。但现在渝中隧道没有修好,这一主体功能就无法实现。

”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千厮门大桥受江北嘴的区位因素影响很明显,江北嘴的人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桥的人气。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劲松认为,随着江北嘴逐步建设完成,千厮门大桥“”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江北与渝中之间已有黄花园大桥、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嘉华大桥等市民常走的大桥,市民的驾驶习惯使其暂时不选择千厮门大桥,但经过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后,选择走这座桥的市民会越来越多。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