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发展持续推动全市电大系统升级

09.06.2016  19:53

   编者按: 如果要给近几年的全市电大系统教育事业提炼关键词的话,“转型发展”必居其一。4月19日,全市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研讨会在江津隆重召开。会上,校长李国教授就基层电大如何转型发展作了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进一步认识电大系统的整体转型发展在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主动适应全社会对于终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做出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的战略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为广播电视大学增强自身社会服务适切性,全面提高原有体系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带来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于全面增强国民素质及其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国民学习的个性化、多样化、实用化特点也日益凸显。以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对于人类的知识传承与能力发展方式及其覆盖范围也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集多种社会教育功能于一体,并覆盖全市城乡的庞大的综合教育服务网络,是我市现行教育体系中最能满足全体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和教育需求的教育机构。建设重庆开放大学,又是普及终身学习理念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突破口,有助于探索为每一个有学习需求的公民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不受时空局限的教育服务形式。
  当然,我们知道,由电大到开放大学的转变,必然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教育变革。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持续扩张和社会日益出现的对于专业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现行电大体系在育人目标、教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开始显现。
  我认为,基层电大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有六个方面:一是办学功能一体多元。不管是独立的还是整合而来的,都要以远程开放学历继续教育为办学主体,可以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重要依托,以非学历继续教育为重要支撑,还可以以终身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为重要使命,以干部网络教育为重要职责。二是办学形态齐备。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基层电大办学的左膀右臂,都是为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支撑的重要力量。同时要兼顾职前教育培养与职中教育培训并举,把全民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融合,把教育培训服务与科技文化服务结合。三是办学机制健全。各基层单位在转型中要切实注意形成办学的决策机制科学、运行机制通畅、考评机制公正、激励机制强劲的态势。遵循“开放、多元、全纳、泛在”的办学理念,校准“提升内涵、打造品牌、惠及学员、服务全民”的取向。四是办学内涵丰富。基层电大要顺应教育发展潮流,遵循办学规律,切合地方发展需求,贴近学员学习实际,要做到: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要大,专业课程建设参与要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信息化支撑水平要强,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丰富,支持服务工作要到位,基层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要扎实。五是办学实力独特。要牢固确立和始终维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的主体地位,为学员成长成才成功提供热忱、有力、优质的支持服务。要不断与有关中职院校合作,做好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工作,不断提高远程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要围绕助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持续做大做壮继续教育事业,切实增强社会服务实力。六是办学效益良好。办学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要显著提升。要注重提高办学队伍的成长力,注重提高办学管理的成功力;要追求各类学员对学校的满意度,追求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美誉度。电大系统的转型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当前,我们电大系统的发展面临着两大背景:一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这是工具和理念的变化,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互联网+”的办学特色;二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这是手段和模式的变化,基于此,我们推出了“一体多元三融合”的办学模式。
  首先,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智慧城市等技术集成系统逐渐成熟和普及,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信息通信技术从未缺位,且是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变革的积极力量。对于远程教育来说,其与新技术以及“互联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远程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地使用新技术、新系统促进远程教育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历史。当然,“互联网+”并不仅仅停留在思维、理念上,或只是某些技术、平台,或是某种运用模式的应用,更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的视角看待“互联网+”时代下新技术对于远程教育的影响,这样才不会产生偏差和局限。
  其次,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格局变化了,需求结构调整了,电大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困难。但教育的本质规律是没有变化的。我们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依靠技术进步、依靠模式创新,这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谈转型发展,就明确了要“不破而立”,要实现全市电大系统的整体升级。当然,整体转型不是说一个模式、一个样板,基本情况不同,转型的路径和类型可以有很多种,转型速度也有快有慢,但转型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转型发展我们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愿景是:立足重庆,面向一线,推动“一体多元三融合”办学模式创新发展,建成一所具有“互联网+”办学特色的全国领先的开放大学。实现这一目标愿景,不仅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开放融合、协调共享”的四大工作理念,更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需求侧改革向供给侧改革的转变。事实上,新经济、“互联网+”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协同的态势,在变革取向上为电大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教育的诉求与日俱增,这说明了供给侧的乏力。而电大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在这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不可或缺,而且要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大系统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对象,同时也是承担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我们需要强化供给侧理念,形成从供给侧视角考虑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识。为此,基层电大要积极转变和创新工作思路,摸清当地教育培训需求侧的变化情况,针对当地居民真实情况和真正需求提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为下阶段有效推动当地居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比如,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一批批农村人口要转向城市就业,这就需要我们着力挖掘和激活相关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应农转城人口自身实际和当下需求的学习培训内容,让农转城人口在接受高等学历本、专科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要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继承创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订和实施相对开放、灵活的教育教学计划,尽可能使农民工能够不离岗学习,做到工学结合,挣钱与学习两不耽误。
  在非学历项目上,也可以深度挖掘自身的优势,发掘潜在的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对接。比如可以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贫困地区,逐步扩大“在线课堂”开设规模,让贫困地区的学习者“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要利用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远程中职两个重点项目,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职业培训和技术培训,让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实现 “读书一人,带富一家”的教育脱贫目标。也可以实施一些针对贫困家庭的专门的培养工程,为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分别提供免费的远程中职教育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推荐和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创业。当然,这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
  总之,只要创新思路和方法,创新教育供给,形成更多更有特色的品牌性教育项目,我们一定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多重效益。 (本文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