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当过官平过叛 这个璧山神不简单

22.06.2017  13:58

璧山是如何得名的?

据《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记载:“县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二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因以名县。”这是“壁山”得名的一种说法。

这里的‘孤山’,指的就是如今位于璧山大兴镇的茅莱山。”璧山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正好告诉记者,提到茅莱山,“璧山神”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清代文人刘宇昌的诗作《游茅莱山道士留饮》中,便出现了“璧山神”的身影。

那么这位“璧山神”究竟是谁?它是怎么来的?它对人们的生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到这首古诗中去一探究竟吧。

璧山神”传说曾影响巴蜀地区

提起刘宇昌,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他是璧山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进士,曾任贵州桐梓、湄潭等县知县及山东平州等地知州、贵州黎平府知府。”胡正好说,刘宇昌为官30余年,始终清正廉明,囊无余金,室无私蓄。

    然而不愿巴结上司、网罗党羽的刘宇昌,却难以在官场中找到肝胆相照之人,心情苦闷的他在浏览家乡名山茅莱山的过程中遣兴抒怀,写下这首《游茅莱山道士留饮》。

游茅莱山道士留饮

——(清)刘宇昌

茅莱胜境即蓬莱,

为访仙踪得得来。

四面名山随地拱,

数重禅院倚云开。

林深疑有青牛卧,

洞古欲邀白鹤陪。

难得支公能识我,

相逢大笑醉霞杯。

茅莱山便是‘璧山八景’之一的茅莱仙境所在地,按照史料上的排序,茅莱仙境位于‘璧山八景’的第四位。”胡正好说。

但是,胡正好认为,如果要介绍“璧山八景”,第一个要提的就是茅莱仙境,因为这里不仅是璧山得名之处,也是民间传说中“璧山神”修炼升天之所。

那么这位“璧山神”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唐大历年间的巴川县令赵延之。”璧山区政协学习及文史委主任傅应明介绍,由于平定资州、泸州等地少数民族叛乱有功,赵延之被委以管理数州事务的军政长官,后卒于璧山,传说在茅莱山得道成仙,被民间称为“璧山神”。

四面名山随地拱,数重禅院倚云开。”这里面的“禅院”,指的就是宋代璧山县人为祭奠赵延之所修的气势恢宏的普泽庙。

千百年来“璧山神”的传说一直影响着巴蜀地区。传说成仙之后的赵延之保境安民,除瘟驱病,深受巴渝一带老百姓的景仰。明清时期,四川盆地乃至云贵地区,都能见到大大小小供奉“璧山神”的庙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