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被问敏感话题,关怀成了一种伤害

14.02.2015  11:46

来信>

我害怕被亲人追问敏感话题

11日下午,我和李力在江北九街的一家茶楼见面。李力一坐下就问我如何看待这两天上海一群未婚女青年在步行街上举着“妈,过年别逼婚”的牌子游行的事。我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估计是父母逼婚太甚的结果。李力说你赞同被逼者对父母公然抗拒吗?

我说我赞同每个人捍卫自己生活的权利,但不认为子女以这种方式抗拒父母逼婚有效。拒绝父母干预自己生活唯一有效的方式是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让父母不需要为你操心。

无论子女多大年纪了,在父母心中都还是小孩子”,如果仅从情感的角度理解,确实温暖美好。若从理性层面理解,就会发现父母若一直在心里把子女当小孩子看很容易给双方及其关系带来困扰,父母无视子女长大成人的现实,就容易把爱变为控制,过度干预子女的生活。子女若沉浸其中,继续享受做小孩子时父母全然的爱和照顾,潜意识里就容易放弃成长,放弃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我和李力分享的同时,他一边点头一边说,强势的父母会一直给子女压力,逼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逼生孩子,逼按他们想的方式生活。

看到李力无比委屈的表情,我说压力从来都是相对的,与抗压能力成反比此消彼长,一个人抗压能力强,感受到的压力自然就小,而抗压能力弱,感受到的压力自然就大。你34岁且远离父母生活,还感到来自父母的很重的压力,建议你先反省一下自己为何欠缺足够的抗压能力。

李力苦笑了一下说,妻子也经常说我和父母的关系很奇怪,一方面我很害怕回去见父母,恐惧被他们审问;另一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又很大,很多事情我第一反应是他们会怎么想。妻子说我是受虐狂,其实心里盼着被父母逼问施压。难道我真的这样变态?

我说你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压力,其实真正原因可能是你内心有很深的无助感和不安感,渴望像孩子那样深度依赖父母。李力叹息了一声说,当他们追问我那两个敏感话题时,我特别烦特别难受,感觉压力巨大,不过烦和难受之后又会轻松下来,比不在他们身边不被追问时更轻松。小时候考试考差了害怕父母看成绩单也是这种感觉,烦、难受,但当他们真的看了成绩单狠狠打骂我一顿,我反而心里踏实轻松,因为这事就算过去了。

我说,所以你必须自己正视那两个敏感话题,不然你的内心就一直不能安定。李力说孩子是妻子坚决不想要,工作总不稳定是行业和运气不好,但这样的答案连我自己都不是很相信,可能最根本的原因是我自己灰心丧气,打不起精神把生活过好。我很渴望内心的稳定安定,但现在就是心空着充满了无力感。我说绝大多数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无力感,承认它接纳它,但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努力。毕竟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把能改变的那部分尽其所能努力做好,切实感受到努力的过程和结果,内心的稳定和安定就会增强。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说过,做人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事情。让我们对自己乐观点,对世界乐观点。

张娓:

你好,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过年回家亲人相聚是很幸福的事情,但在我心里完全不是。如果可以选择,我绝对选择不回家,不与亲人相聚。可我没有选择,作为父母的独生儿,作为爷爷奶奶最疼爱的孙子,我必须回去,即便我内心一百个不愿意。

原因很简单,亲人们一定会抓住过年这个时间追问一些我不想回答不想面对的敏感问题。当然他们都是以爱的名义,关怀的名义,他们不知道这种爱与关怀带给我的,说轻点是尴尬和难受,说重点是羞辱和伤害。

我有两个敏感点让亲人耿耿于怀,一是我34岁了,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二是我频繁跳槽工作不稳定。2014年底我又一次离职,这次回家如果他们知道了一定又会问我一万遍为什么。

第一个问题我知道答案但我不想说,第二个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但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还有各路亲戚,通通对此充满好奇,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根问底,当然我也很努力一直没让他们得逞。爷爷奶奶和父母除了好奇还很焦虑,我的这两个问题是他们心里最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

我知道在自己不愿妥协的前提下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但还是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我不想让自己受伤,同样也不想伤害亲人。你有好的办法吗?或者有让我和亲人相对都好受一点的建议吗?李力

是害怕面对亲人还是自己

张娓:准备什么时候回老家?

李力:拖到不能拖的时候,估计是除夕。

张娓:和妻子一起回去?

李力:不,最近3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回去,妻子很无辜,不想让她跟我一起去受罪。

张娓:在你心中,回家过年是受罪,受罪的原因是亲人们会追问你不要孩子和工作不稳定这两个敏感点。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两点?

李力:我自己也觉得是挺尴尬和丢人的。但如果不是过年回家亲人相聚,我可以不怎么想这个问题,或者说我可以骗自己不去想这个问题。

张娓:也就是说过年回家亲人相聚让你必须面对你不想面对的问题?

李力:对,这是最难受最痛苦的事情。

张娓: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你害怕面对的到底是亲人还是自己?

李力:我觉得没有大的区别,我害怕亲人对两个敏感点的追问,同时也害怕去面对自己这两个敏感点。

张娓:解决害怕面对亲人的关键是先解决害怕面对自己,对自己坦然了,对亲人也可以坦然。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