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还原抗“疫”一线的群雕 哪个人物最打动你?

20.04.2020  14:44

  历时近1个月,四川美术学院大型群雕作品《冬去春来》进入最后阶段。军地医护人员、建设者、警察、志愿者、外卖小哥、社区工作者……20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场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抗“”一线。图为群雕前景。新华网 彭博摄

  群雕创作人物原型来自抗“”中各个不同的社会层面,一共有20多个人物,组成了这组高三米长10米的群雕作品。新华网 彭博摄

  骑着摩托车正在疾驰的快递小哥、忙着搬运物资的志愿者、正在为同伴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群雕创作虽然还未全部完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已呼之欲出。新华网 彭博摄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是群雕《冬去春来》的发起人,疫情期间,他穿梭于沙坪坝校区与南岸创作基地之间,夜以继日地进行群雕作品的创作。新华网 彭博摄

  此次群雕创作凝聚了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们的心血——许多人放弃了休息时间,倾情投入到创作中。新华网 彭博摄

  群雕的中心部分是一个康复的女孩和一个医生的形象,两个人相依在一块,取掉了口罩。而群雕取名《冬去春来》也由此而来——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到来。新华网 彭博摄

  焦兴涛正在指导团队对大型群雕作品《冬去春来》进行最后刻画。新华网 彭博摄

  图为表现车站送别亲人奔赴抗“”一线场景的群雕部分。新华网 彭博摄

  图为骑着摩托车正在飞驰的快递小哥与其创作原型。据创作团队介绍,此次群雕创作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熟悉的身影。新华网 彭博摄

  图为创作者们正抓紧时间对群雕进行最后刻画,作品将用玻璃钢进行倒膜制作,并最终在罗中立美术馆展出。新华网 彭博摄

编辑: 陶玉莲
我们开学啦!
  4月19日,重庆两江新区,新华网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