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看懂乡村建设时期的北碚历史

25.02.2020  13:41

北碚发布消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碚开拓者”卢作孚以嘉陵江边老北碚场为根基,全面铺开了教育、经济、交通、医疗等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蓝图。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北碚场拥有了清洁美丽的市容,学校、医院、公园等各项现代化设施逐步被树立在她的腹地,让她气象一新。

2018年12月28日,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一方1:500比例的下沉式微缩景观还原了北碚乡村建设时期老城一带的历史原貌。

当我们走过第一展厅,踏在玻璃上环顾下方,嘉陵江两岸星罗棋布的是当时的新式建筑。乡村建设以交通为先导,而脚下正好是北川铁路从白庙子至大田坎的运输模型,上世纪30年代北川铁路运输的场景就在眼前——这一节节车厢拉的不仅是煤炭,还有拯救民族危亡的希望。从1929年正式通车到1968年全线拆除,这条被誉为巴蜀铁路“鼻祖”的北川铁路,为发展重庆经济,支援抗战和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已经名留青史。

沙盘中段,嘉陵江岸旁,峡防局就坐落于此,卢作孚、卢子英昆仲先后主政北碚,一系列乡村建设运动的初步蓝图也在此绘就。以峡防局为辐射点,嘉陵江两岸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其中有一批批文人乔迁居住,有一本本著述流芳百世,这也是北碚文化名区的历史基础。

同样位于嘉陵江中段附近,其中“北碚滑翔机场”几个字引起人的好奇。这座北碚滑翔机场,始建于1942年2月15日,是中国滑翔总会在北碚建立的第一个滑翔机场。1944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访问我国,在北碚观看的滑翔机表演就在此上演。

从滑翔机场往后看,可见一座红色的独特建筑。说其独特,不在通常的砖木结构和3层加阁楼,而在其红墙黛瓦,飞檐翘角,造型典雅,故称红楼。这座红楼是卢作孚教育事业的体现:1932年,卢作孚为兼善中学修建的新校舍即此,抗战期间红楼成为中央银行北碚办事处,后蒋介石、宋庆龄曾在此用餐小住,华莱士也是在这里观看的滑翔表演。红楼亦为老北碚典型建筑,真可谓“见红楼一楼,看北碚‘半生’”。

朝嘉陵江对岸望去,一栋崭新的黄色两层楼房让人眼前一亮,大门上方一块“国立复旦大学”的牌子更是引人注目,这就是复旦大学重庆旧址。北碚这块沃土之所以与中国知识分子自强不息、教育救国的精神相得益彰,在于抗战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内迁后最终选址于此处。这里汇聚了当时各学界知名学者如马寅初、潘序伦、卫挺生、曹禺、靳以、马宗融、潘震亚、李仲珩、严家显、吕振羽等,大师的聚拢让“三千名流聚北碚”的说法不再是虚言。

正如博物馆集中展示着地方历史文化,博物馆中的这处下沉景观也直观反映着北碚历史时期人文的鼎盛。下沉式微缩景观里的建筑、风景,花上三天三夜也难以说尽,而这难以尽述的故事正是北碚所承载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其中不无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的希望与憧憬,这些闪光的片段期待今人的探求与找寻。

温馨提醒

从2月22日起,北碚区文化馆、北碚图书馆、北碚区博物馆(北碚历史文化陈列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北碚区美术馆将恢复对外开放。各场馆实行实名预约制,并实施入馆人数适时控制管理。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入馆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原标题:在这里,看懂乡村建设时期的北碚历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