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暂告一段落 522个故事绘就时代画卷

13.05.2017  07:43

逐梦他乡重庆人”图片展在人民广场展出,市民冒雨参观。 (资料图片)

重庆晨报刊发过的“逐梦他乡重庆人”相关报道

本月,随着“逐梦”人物庞中华故事的刊播,历时三年,覆盖全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19个国家的150座城市,总体行程逾33万公里,全球实地寻访522人的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逐梦他乡重庆人”,将暂告一段落。

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市商务委、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主办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自2015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一直持续到今年6月18日。三年里,重庆日报、重庆电台、重庆电视台、重庆晨报、华龙网等5家市属主流媒体的全媒体记者,共438人分73批次进行了全球实地寻访,前后刊播了482期共522位逐梦人的精彩故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同时,还刊播了采访花絮、动态报道、记者随笔、手记等460余篇。

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认为,此次集中式人物寻访报道,将宏大叙事的主题宣传化整为零,是重庆主题宣传活动的新尝试。

在寻访活动进行的同时,重庆市委宣传部还组织采编团队、逐梦人士代表,走进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新闻学院等10所高校新闻学院分享寻访心得、人生感悟,与高校学生互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

重庆晨报、华龙网开展的“逐梦他乡重庆人”征文大赛,共收到全市市民、全国网友来稿250余篇,征文数量和质量总体较高。

本次活动在2015年被中国外文局评为“全国对外传播十大案例”。活动还结集出版了“逐梦他乡重庆人”系列丛书。

2016年,中宣部向全国介绍了“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讲好中国故事”的经验,“逐梦”活动获得了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市主要领导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认可,创造了重庆新闻史上的新纪录,为重庆直辖2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

寻访并记录那些为梦想奋斗、创造美好未来的逐梦人,还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的初衷。

在台92岁“老重庆”的故乡情结

有的逐梦人与故乡重洋相隔,不能常回家看看,日暮乡关,每次思乡心切,乡愁便似故乡的炊烟一般,萦绕在他们心头。在实地采访中,采访组记者无不被这些逐梦人浓浓的乡情所感染。在台湾的一次采访中,92岁高龄的刘文彬说,他离开重庆铜梁半个多世纪,故乡只能出现在梦里,直到两岸恢复三通,他才得以返乡看看。他不顾年事已高,一遍一遍地往返在台北和重庆铜梁之间,前后达17次之多。见到家乡记者时,刘文彬哭得像个小孩,他说:“我想家啊!

为了给家里写信,没上过一天学的刘文彬天天上夜校,勤奋习字,最后终于通过信件与失散50多年的亲人联系上。

心有千千结,是在台的原重庆籍逐梦人真实的内心写照,大陆、故乡成为了他们心中解不开的结。他们渴望回归,渴望两岸和平统一,渴望认祖归宗,为祖国强盛出力。

逐梦人回报桑梓初心未改

让梦想照进现实,是每一个逐梦人的心愿,他们获得了成功后,往往还想着家乡,“心系桑梓,回报家乡”的初衷未变。孙玉平家里至今仍悬挂着五星红旗,这位日本神户大学的结构力学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从包里掏出有些发皱的护照说:“我依然有中国国籍,虽然在日本生活多年,但我没忘记我是中国人。”由于时常回国交流,孙玉平的这本护照用得有些旧了。

孙玉平说:“是国家培养了我,出钱送我出国留学。当年第一次踏出国门时,我心中最大的念头就是早日学成,报效祖国。”如今,他正在践行当年的诺言,将自己所学、所研究的地震方面的成果写成文章,多次发表在相关专业杂志上,供国内同行参考。

汶川地震后,孙玉平多次回国参加灾后重建工作,在震后防灾、灾后重建等方面献计献策。同时,作为在日本工作的地震专家,孙玉平还主动参加中日地震技术人员培养项目。

激发重庆人强烈自豪感

哦,这个人原来是我们家乡人啊,能干!”“逐梦他乡重庆人”系列报道让市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在异国或异乡拼博的那些重庆人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找到了共同点,并产生共鸣,一种自豪感在市民中间传递。

莫愁前路无知己。”对于这522位逐梦他乡的重庆人来说,故乡重庆就是他们的根,家乡人的认同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而在他们身上,市民也看到了重庆人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正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波所说:“也许在逐梦过程中,并非人人都能成功,但他们追求成功、追逐梦想的历程,值得我们学习、欣赏、效仿。我相信还有更多的逐梦故事正在上演,不仅是外出逐梦的重庆人,还有很多逐梦重庆的外乡人,他们都值得我们聚焦和持续关注。

踏实坚守铸就精彩报道

为做好“逐梦他乡重庆人”的寻访,各参与媒体高度重视,积极配合,选派精兵强将投入采访。有记者因父亲病危而选择坚持,有记者因此推迟了婚期,正是这份坚守,铸就一篇又一篇的精彩报道。

如重庆晨报记者徐菊,在采访组赴加拿大采访的第二天,就接到了身患癌症的父亲病重的消息,她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但依然选择了坚守,继续完成采访。于是,她白天采访,晚上就和父亲的主治医生通电话,关注父亲的病情。让徐菊非常感动的是,父亲在病危时依然不忘叮嘱她认真工作。

寻访活动开展三年来,共有438人73批次的全媒体记者不远万里,跋山涉水,赴世界各地采访,平均一个组在外要持续采访2-3个月,参与活动的记者、编辑在实践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操守的大轮训。

引全球媒体聚焦反响热烈

逐梦他乡重庆人”系列报道除了重庆本地媒体刊播外,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凤凰网等国内重点网站、省区市新闻媒体及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新媒体也进行了转载,转载达5.5万多条次,跟帖数量10万余条。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网页的访问量高达761万人次,跟帖2.3万余条。“感动”“振奋”“威武”等词汇成为网民评论时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而相关视频新闻也被央视网、优酷网、土豆网、爱奇艺等国内著名视频网站转载播报9000余条,点击量超5000万次。微博话题“逐梦他乡重庆人”的讨论人数也超过300万人次,点击量达1.7亿人次。

同时,“逐梦他乡重庆人”Twitter账号持续更新逐梦信息,受到众多海外网民关注。澳大利亚《今日昆士兰》、新加坡联合早报、美国侨报、西雅图在线、温哥华港湾网、日本关西华文时报、福冈TNC电视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澳门日报、台湾旺报纷纷刊发或转载相关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相关内容网络点击量突破3.5亿人次。

人民日报刊发《“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发掘逐梦人物,描摹拼搏群像》,全面介绍活动基本情况和做法。新华社刊发《“逐梦他乡重庆人”激发家国正能量》等文章,充分肯定活动成效。

在中国新闻界具有标志意义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创新经验予以推广。正如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的:“我几乎每期都看了,节目办得真实、生动、鲜活,感动人、激励人、充满正能量,催人奋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活动被誉为是近年来我市主题宣传创新突破所取得的新成果,是全市新闻战线“走转改”的生动实践,是重庆精神和城市形象的生动展现,是讲好重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形式,也是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的新跨越。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胡孝汉评价认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不仅是重庆新闻界里程碑式的事件,在中国新闻界也具有标志性意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