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逐梦他乡重庆人”活动发掘逐梦人物 描摹拼搏群像

05.12.2016  21:41

  相关新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5年2月以来,重庆市开展“逐梦他乡重庆人”全媒体大型人物故事寻访活动,将笔头镜头和话筒对准在异国、异地他乡工作生活的重庆人,讲述了一个个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人物故事,展现出一幅幅自强不息、追梦拼搏的精神群像,既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又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截至今年10月底,已采访21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1个省(区市)的470位逐梦人物,推出人物故事343期。

  “逐梦他乡重庆人”非洲采访团在阿尔及利亚与受访者合影。

  全域化寻访线索,发掘人物故事内涵。按照“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中国家庭的故事形成和强化的”策划思路,从地域上面向全球、从领域上面向各行各业,广泛征集线索。一是多渠道征集发现。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政府新闻办、市外侨办、市外经贸委、市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部门单位成立组委会,利用部门单位资源发现人物线索。精心组织社会宣传,在市属媒体以及轨道交通、公交、机场等平台发布征集广告,制作专题网页,开通推荐电话、邮箱和微信公众号,收到了包括我驻外使领馆、国外华人社团在内的社会各界推荐的大量线索。二是多批次深入采访。组委会抽调骨干记者,远赴异国、异地他乡对目标人物进行专访,并辅以记者走访、即兴交流等形式,全方位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截至今年10月底,市委宣传部共组织媒体69批次、记者416人次外出采访。三是多角度挖掘提炼。组委会组织编辑记者和专家学者,召开改稿会、编前会、研讨会,认真研究采访素材,充分挖掘受访者在家乡成长的青春经历、在外奋斗的酸甜苦辣、对重庆的深厚情缘,深度提炼人物背后的时代际遇、社会环境和发展条件。

  一个个逐梦故事以平民化视角讲述,折射时代奋进主题。

  平民化视角讲述,折射时代奋进主题。紧扣受众需求特点,不断创新表达方式,生动讲述逐梦故事。一是注重以小见大。市委宣传部组织采访团队深入研究,推进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特别是创新“宏大叙事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从小微角度串联情节、架构逻辑,以国内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接受方式,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将个体故事与中国叙事完美结合,收到良好效果。二是注重互动体验。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华龙网、重庆卫视、重庆国际频道等媒体准确把握受众需要,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讲好逐梦故事。特别是注重用户体验和互动,使逐梦故事影响深远。配套开展“人气榜总榜”“人气周榜”“最具人气报道”评选投票、征文大赛等活动,以网民点题、投票的方式,让受众参与到内容制作中,最大化提升故事影响。三是注重引发共鸣。各媒体充分把握受众心理,以具体细节、典型事例增强与受众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在讲故事中,巧妙引入合作精神、志愿服务等国内外受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潜移默化地传播崇尚和谐、自强不息、兼济天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发了受众情感共鸣。

  截至目前,《逐梦他乡重庆人》系列丛书已出版第一、二、三辑。

  一体化整合资源,放大故事传播效应。着眼全社会参与,加强协作联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党委政府靠前统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手把手指导,并在会议、会见和访问等场合大力推介活动。市委宣传部将活动确定为重点工作项目,建立月度、季度、年度联系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和部署工作。市文化委、市教委、市工商联、各区县党委政府主动配合,积极协助。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有关方面的资源也参与进来。二是媒体市场同步跟进。市属各主流媒体加快融合、抱团发力,打造任务和荣誉合一的工作体系,建立了统一指挥调度的采编平台,实现逐梦人物故事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三是国内国外协同联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市外侨办、市文化委、市教委等部门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利用新闻参访团外出访问、在国外举办文化节、组织留学生联谊等时机,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联系。媒体记者还利用在境外采访的机会,主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