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处向国伟中心组学习发言材料

28.02.2015  14:28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进行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位于三峡库区腹心,作为统筹城乡的直辖市,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屏障。
    一、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屏障是党和国家的要求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意见》指出,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指出要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流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率先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合理开发与保护,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力度,构建中上游生态屏障。
2013年9月9日,国家林业局印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综合考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和《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成果,在“两屏三带多点”的国土生态安全战略框架下,着力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屏障等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稳固生态基础、丰富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容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2014年11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14〕19 号)。提出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当前正处于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节点,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二、基本构想
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开展专题调研,认真研讨,科学谋划,分步实施。
(一)生态修复工程。对全市重点区域开展生态治理与生态修复。一是重点生态带生态修复工程。以长江及其一级、二级支流周边2000米作为重点生态带构建全市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骨架,参照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及重要支流植被恢复项目建设标准开展生态修复,构筑临江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山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宜林荒山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农户房前屋后空地、田间隙地为实施区域,因地制宜种植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消灭绿化空档,增储绿色财富。三是城周生态修复工程。主城区以缙云山、明月山、中梁山、铜锣山为重点实施区域,对裸岩地、林中空地、废弃矿山、自然湿地等实施生态恢复,对针叶林开展纯林改造,补种阔叶树、彩叶树,做到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搭配,乔灌花草结合。区县城镇周边构建生态屏障网络,加大植树造林和低效林改造力度,优化森林景观,大力推动庭院绿化。
(二)森林经营工程。对新造林落实管护责任制,及时补植补造,保障造林成效。争取出台《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区生态林管护办法》。编制《重庆市森林经营工程规划》并争取启动实施,对全市中幼林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进一步调整树种组成、结构和密度,不断提高林分生产力,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能。开展低效林改造,培育健康森林。公益林改造结合生态和景观区位,建设生态群落稳定、生态效益显著、景观效果兼顾的健康林分。用材林改造重点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低效经济林开展集约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生态富民工程。结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笋竹、木本油料、中药材、珍贵树种、苗木花卉等,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重庆市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油茶、油橄榄、核桃、油用牡丹等食用木本油料产业,在建设高产示范园、低改示范园及后续加工上下功夫。
(四)生态保护工程。严守林地、森林红线,严防侵占。切实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站点,提供实时的森林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负离子、碳汇等数据。
    三、推进措施
(一)启动实施“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工程”。争取国家针对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专门规划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构筑生态屏障。
(二)继续实施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
继续实施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第二轮):争取实施600万亩,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发展经济林,尤其是发展木本粮油等干果林。引入业主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注意后续加工利用,起好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是管护好4505万亩公益林;二是建立国家及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三是利用疏林地开展封山育林和利用宜林荒山荒地开展人工造林实施公益林建设。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一是争取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由16个试点区县扩大到全市;二是争取提高生物措施治理的比例,争取林业项目的投资标准及份额;三是认真总结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经验,大力探索适宜的树种及植被配置模式。
森林抚育项目:一是按照国家最近修订后的技术规程,积极探索补植补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新的抚育方式,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林分质量;二是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好森林抚育;三是加强森林抚育能力建设,争取配备必要的机具,组织专业队开展抚育,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四是继续开展森林抚育效益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数据。
造林补贴项目:作为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等国家重点工程的补充。一是认真调查造林补贴项目的实施空间,结合地方项目、社会单位、业主造林,发展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二是利用好国家新增的“低效林改造”造林方式,加大全市低质低效林的改造力度,为培育近自然的健康森林拓展新的途径。
木本油料产业: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每年按8-10万亩的速度推进。指导各地确定适宜的木本油料主打品种,做到新建与改建结合。进一步争取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经营管理,确保实现最大收益。
相关工程建设:除上述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外,还可以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珍贵树种培育示范、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矿山植被恢复、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等。
(三)按照五大功能区定位分类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大功能区的战略部署,林业生态建设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色发展”的原则,实行分区治理。都市功能核心区围绕经营城市林业,倡导立交桥、人行天桥和居民阳台、屋顶绿化;城市功能拓展区着力保护主城四山“城市肺叶”,开展林相改造试点;城市发展新区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开展“绿色乡村”建设试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突出生态建设,开展“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试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强化生态修复与保护,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