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加快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
重庆邮电大学立足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结合新工科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积极探索实施专业结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将科学研究和新工科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信息技术”“数理基础+专业”等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政府、龙头行业企业联合成立“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重邮—惠普软件学院”等。着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适应企业的工程素养,努力培养宽口径、强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成立宜伦学院、开设“实验班”“IT精英班”,依托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手段,深入推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开展“3+1”“2+2”“1+3”等中外合作、校企合作办学项目。
二是以能力提升为指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全面梳理、完善本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活动。以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为抓手,建成超过40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多个创新实践分基地,以“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共建共享模式为引领,积极推进与微软、惠普、华为等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被列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三是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体现ICT学科特色,突出专业综合课程、学科交叉课程和人文通识课程。加大对基础课、公共课、人文课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力度,推进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方式的实施。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随堂在线录播课程100门。引入超星、智慧树、高校邦的创新创业系列慕课,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面向全校49个专业开设近40门慕课,采用“线上学习+线下考试”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组织模式,累计2.5万余人次获得学分。
四是以协同育人为引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择优引进紧缺人才,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成立创业校友联谊会,聘请校外技术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人担任指导教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目前有“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00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超过45%,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