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民生 重庆一年完成污染防治项目超2000个

12.03.2015  10:33
      在江北寸滩,走进西南合成医药集团的厂区,正值工作日,却一片寂静,人烟寥寥。原来,这个曾因生产造成空气污染,在半年内被投诉90余次的工厂,已停产大半年。而这只是重庆市环保系统为大力解决环境民生问题,实施的污染防治项目之一。3月10日、11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定宇带领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环境保护工作。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过去一年,重庆完成了超过2000个污染防治项目。

        为环保让步 药厂搬迁

        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厂,现名为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职工总数千余人。

        据了解,在寸滩厂区,这儿有5个生产车间,一座自备电厂,是江北区大气污染物主要排放源。此外,该厂抗生素车间产生的工业废气,具有强烈异味、臭味,周边居民对此反映强烈,仅2014年上半年,江北区及市环保局就接到群众的多起投诉。

        “停产后,每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54吨、氮氧化物217吨,渝中半岛、江北、渝北及北部新区的空气质量都得到明显改善。”江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4年起,该厂就在进行环保改造,先是将电厂的2台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随后就逐步进行停产搬迁。2014年7月31日,该厂的抗生素车间停产,准备搬迁到水土及麻柳新厂区。至今,该工厂已停产半年有余。

        “重庆是老工业城市,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防治工业污染这一块,就得下功夫。”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在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方面,重庆主要抓五个重点,即大力实施环保关闭和搬迁、淘汰燃煤锅炉、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严把环境准入关。

        记者了解到,去年,重庆搬迁、关闭了都市区九龙电厂、重庆发电厂1号机组、磨心坡电厂、龙桥火电厂;关闭淘汰水泥1465万吨、炼钢50万吨、焦炭300万吨、小火电机组26.5万千瓦。攀钢集团重庆钛业公司、拉法基南山工厂也即将关闭。

        高科技实时监控扬尘

        来到江北嘉陵江畔的相国寺码头,记者看到一座座堆放成小山般的河沙被塑料布盖着,旁边还有水管喷头在不停地旋转喷水。

        “按规定,工地、码头等地都必须进行加湿处理,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江北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日,江北区的9个码头已全部完成整改,要求对长期堆放的沙堆进行覆盖,实行全密闭措施;对即将搬运沙堆进行喷淋防扬尘;对码头道路及运输车辆进行冲洗,保证其清洁不带沙土灰尘。

        “他们有没有按要求做,我们也是可以远程监控的。”该负责人指着场边矗立的一个探测仪说,这叫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可24小时检测扬尘、噪声、各种气象参数,数据每分钟更新,对超标点进行自动抓拍。执法人员通过手机就可查看实时数据,以便高效快捷地进行现场纠正。目前仅江北区就已安装17个检测仪,其中工地安装12个,其余安装于码头、检测车辆、道路上。

        据了解,2014年重庆市重点开展了工地、道路、运输扬尘控制,创建了265个扬尘控制示范工地,安装工地洗尘装置200余套,购置土石方工地水炮20台,新增高性能道路清扫保洁车73台,加大了400余条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和冲洗频次。

        一年完成污染防治项目超2000个

        环保搬迁、控制扬尘污染,这只是重庆环保“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和田园”五大行动的缩影。

        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去年一年,在各区县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环保“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完成2000余个污染防治项目,大气和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经多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我市去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7万辆、燃煤锅炉512台。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56个湖库整治民生实事完成25个湖库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民生实事完成650个项目、启动900个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玉滩湖、长寿湖获得年度国家专项资金2.7亿元,实施41个生态环保项目,保障71个乡镇约22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同时,我市扎实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深化“河段长”和“河段督导长”河流整治工作机制,璧山区的璧南河、璧北河,长寿区的龙溪河、桃花河,黔江区的黔江河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记者 阙影)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