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站立着的城市”
△1月26日,游客在重庆轻轨二号线李子坝站附近与穿楼而过的轻轨合影。本文照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王全超 摄
新华每日电讯消息,重庆像火锅,包容、混搭、杂糅各种文化与元素,矛盾中有和谐,混沌中有秩序,人间百味尽在其中,让人酣畅淋漓,难以忘记。
飞机划过蓝天,桥上车流如织,桥下轻轨列车奔驰,长江索道飞跃南北,江中轮船往来穿梭,滨江路上人来人往……渝中区东水门老街的一个江边平台,近来成为重庆最新的游客“打卡点”。
在这里用手机可以把“飞机、汽车、轻轨、索道、轮船、步行”等六种出行方式同时囊括在一个画面里,然后发个“抖音”见证重庆立体交通,这让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趋之若鹜。
洪崖洞、轻轨穿楼、鹅岭二厂、川美校园……重庆的打卡点层出不穷,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国内城市中异军突起。
△1月26日,游客在重庆轻轨二号线李子坝站附近拍摄即将“穿楼而过”的轻轨。
2019年春节假期,常住人口3000余万的重庆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00多万人次,成为国内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各种有关重庆“神一样的地形”“8D魔幻城市”的话题在网上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重庆旅游火了,不少重庆人却觉得充满了喜感,甚至有点困惑——游客感觉新奇异常的山城,在本地人眼中再正常不过,“爬坡上坎,轻轨与索道,这都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嘛,又不是景点,有啥好稀奇的?”
的确,重庆是个很难被定义的城市。别的城市“千城一面”,而重庆却是“一城千面”。
△1月11日,游客在重庆北仓文创街区内留影。
有人说,重庆像火锅,包容、混搭、杂糅各种文化与元素,矛盾中有和谐,混沌中有秩序,人间百味尽在其中,让人酣畅淋漓,难以忘记。
有人说,与其他“趴”着的城市不同,重庆是一座“站立着的城市”。江、山、城融为一体,两江环抱,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不仅城市向上生长,人的精神面貌也是“雄起”的,积极向上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火”。重庆,这个城市的得天独厚与自我修养,使其卓尔不群,澎湃而来。
△3月16日,游客在重庆鹅岭二厂文艺街区内游览。
别样的山水之城
到过重庆的人都会惊叹于重庆各种的“不一样”。
这是一座没法分清东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的城市;这是一座上班都要上天入地,翻山越岭的城市;这是一座1楼是街道8楼也是街道,2路汽车真的可以停靠在8楼的城市;这是一座立交桥可以“弄哭”导航,走错匝道就是“一日游”的城市……而这一切,都要从重庆特殊的地理地貌说起。
△2017年3月22日,人们在四川美术学院校园内游览、留影。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平行岭谷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到了总面积的90%以上,山城名副其实。仅重庆主城区就有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四座南北走向的平行山岭,如同一只伸开的巨大手掌,支撑起城市的骨架。
山势既定,骨架已成。与此同时,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河,也从西、北、南各方奔流而来。大江与大山在此碰撞交汇,刚柔并济,将奔腾不息的能量和无限的生气活力,注入这巴山渝水的骨子里。
山水塑造出的重庆地形复杂、景观多样,资源丰富、景色优美,在今天,都成了旅游业发展的天然优势。
坐拥大山、大水的城市形态,鲜明地反映在了重庆的交通和建筑上。洪崖洞、穿楼的轻轨、长江索道、大扶梯、盘旋的立交……去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各大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都被重庆的一个个景点“攻占”了。
△2017年7月23日,满载游客的重庆长江索道正横渡长江。
“表面上看来,是它们超乎常理的设计引人注目,而其让游客趋之若鹜的深层次原因和内涵,则是它们对山、水、城三者哲学关系的空间视觉呈现。”重庆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海鹏说。
“一直生活在地势平坦的地方,重庆这种依山傍水的城市,对我们来说特别新鲜,特别在交通上。”来自广州的杨华和周思妍在重庆旅游期间一一体验了李子坝的轻轨“穿楼”、长江索道以及轮渡,深深被重庆独特的景致所吸引。
△2017年8月18日,游客乘坐游轮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的江面上游览。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外地旅客眼中,山城景观是“魔幻”的,能够给予他们视觉上的冲击,相较于其他一些城市越来越“千城一面”,重庆有着特别不一样的体验。
“国内的大城市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特色,一样的CBD,一样的街道与高楼,拍张旅游照如果不加说明,朋友都不知道在哪里。而重庆的城市风貌独一无二,值得与人分享。”一位外地游客如是说。
张海鹏认为,如果没有山城、江城,重庆也火不起来。重庆城市的气质和发展的优势,就是大城与大山、大水共舞,城市无论走向何方,始终离不开山和水这两个主题——从起于长江、嘉陵江之间的渝中半岛的一隅;到1929年后突破城墙往城西山地拓展;再到后来通过一座座大桥跨越长江、嘉陵江向南北两岸延伸;而后又借助一条条隧道打通大山,将山间宽谷连通;终于发展成两江四岸、四山之间的城市。重庆整个城市的成长史,就是3000年与山水共舞的历史。
△2018年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一棵树观景台欣赏城市风光。
来了就是重庆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
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男的嘿(很)耿直,女的嘿(很)巴适。
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片尾曲“我是重庆崽儿”用重庆方言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对火锅的喜爱。
起源于重庆水码头的麻辣火锅不仅是重庆美食的代表,更是这座城市独特气质的完美展现。热气腾腾的火锅,正如热情洋溢的重庆人,风风火火,爱憎分明;而一口九宫格,什么菜都能烫得下去,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在一个锅里“烫毛肚”,将重庆人开放、包容的个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1月1日,市民在重庆市南岸区街头合影留念。
有着3000年历史的重庆,其实一直是一座“移民”城市。秦灭六国后,不断将六国贵族迁入四川盆地,以巩固统治;明清两朝,为解决因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持续数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形成的庞大移民群体成为今日重庆人的祖先;抗日战争时期成为“陪都”和上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都为重庆带来了大量新市民。
位于东水门一侧的重庆“湖广会馆”是“湖广填四川”移民大迁徙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会馆建筑群。近年来,湖广会馆游客访问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外地游客从这里了解重庆,而重庆人也在这里读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2月19日拍摄的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一带夜景。
“各种移民文化的交流融合,大山大水的自然环境,塑造了重庆人‘守大礼不拘小节’,开放包容、敢于创新的鲜明性格。”重庆湖广会馆馆长杨路认为,重庆人的基因本身就来自五湖四海,这也造就了重庆这座城市“不排外”的城市性格,还为城市注入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基因,让山水造就的重庆不仅“颜值”高,而且“气质”好。
除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游客产生直接互动的市井文化更是为重庆提供强烈的吸引力。
△3月19日拍摄的重庆夜色。
一位网友在知乎上表达了众多网友的心声:重庆之美固然出于青山与大江相倚,高楼与梯坎相邻,出于那些错落有致的建筑混搭出的朋克风,但重庆这座城市的底蕴,精髓在于未曾变过的世俗而不世故,浑然天成演绎出的独特气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爬坡上坎的地形、重工业的基础和嗜麻嗜辣的饮食习惯孕育了重庆人耿直、豪爽、实干的性格特点,城市也弥漫着一种世俗而不世故的“人间烟火气”。
陶醉于重庆这种气息的还有年轻的导演们,从十几年前的《疯狂的石头》《好奇害死猫》,到近年来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火锅英雄》,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渝派生活味。
至今,在寸土寸金,高楼林立的解放碑、观音桥等商圈,那些繁华旖旎的黄金地段的街角巷口,仍然有仿佛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越”而来的陈旧杂货铺、小面馆,与时尚、现代的CBD对比如此强烈却又如此和谐。这些重庆人日常的生活空间,虽然并不现代也不华丽,但却展现出质朴生活的真实面貌,深受外地游客喜爱。
来了就是重庆人。所有看得见的“不同”,都能在这里“和而不同”,这就是重庆的魔力。
△3月16日拍摄的重庆城市景象。
新媒体时代的“到此一游”
“76号在吗?”
尽管才过下午3点,渝中区较场口珮姐老火锅店前的台阶上已经坐满了排队等待的食客,此时小桌已经排到181号。春节期间,这里每天平均要排上四五百个号。大年初三最火爆时达到了520号。要是下午1点来拿号,要等到晚上8点才能用餐。像珮姐老火锅这样人气爆棚的地方,如今在重庆比比皆是。
“我是从抖音和小红书上发现重庆的。”来自山东的游客王女士说。
除了自身独特的“魔幻”立体城市形态,年轻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吸引游客来重庆“打卡”的重要推手。
△3月19日拍摄的重庆夜色。
《2019抖音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重庆超过西安、成都,成为国内“打卡量”最多的城市。自2018年4月开始,洪崖洞、千厮门大桥、轨道李子坝站的各类视频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热传,激活了游客对重庆的热情,五一小长假时“打卡重庆”因此突然火爆。
业内人士指出,相较于以往官方主导的城市形象传播,网络上对重庆的推介都是游客的自发行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软件的用户多为年轻人,他们有着全新的消费观念和出行方式,更愿意去寻找新奇、特别的事物。
据携程所发布的报告,重庆是一个年轻游客占比很高的城市,70后、80后、90后占比58%,其中80后、90后就占总游客数的40%。他们利用社交网络积极拉动重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热度,实现了口碑营销。
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面传播最火的重庆景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区,更多的是特有的建筑和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活场景,它们向外地游客形象地反映着重庆的城市气质,因此备受众所推崇。
2018年,抖音与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城市品牌研究室联合发布《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通过对369个中国内地城市、近8000万条视频内容分析后数据显示,西部三城重庆、西安和成都,在抖音上的火爆程度已经超过了北上广深。其中,重庆是最受欢迎的“抖音之城”,其相关视频总播放量破百亿。
在传播主体方面,数据显示,个人成为城市形象传播主力军。播放量最高的前100位城市形象视频创作者,个人账号占比超过八成。在传播内容方面,城市热门视频一般有四大特点,可以归纳为“BEST法则”,即BGM(城市音乐),Eating(本地饮食),Scenery(景观景色),Technology(科技感的设施),而这些正好是重庆所“擅长”的。
“这种新媒体时代的‘到此一游’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颠覆了传统景区旅游的概念,也给城市营销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说。
△3月11日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拍摄的立体交通。
“猝不及防”的火爆之后
2018年的“五一”小长假,洪崖洞3天共接待游客14.2万人次,同比增长120%,成为全国仅次于故宫的热门景点;轻轨李子坝站出入客流量达7.28万人次,较2017年增长141%;长江索道平均每日接待游客1.9万人次,已达单日最大接待量……
“猝不及防”的火爆,在给重庆带来急速增长的游客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难度:绝大多数“打卡重庆”的景点,从来都不是“景点”,要么是交通工具,要么是高楼大桥,从来没有考虑过旅游配套和服务——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城市的特殊地形和生活方式能够掀起旅游热潮。
洪崖洞、千厮门大桥周边每逢长假都因游客众多而被迫交通管制,大桥封闭成为游客熙攘的临时观景台;作为市民过江交通工具的长江索道人满为患,游客“排队几小时,体验10分钟”;举着手机拍摄“轻轨穿楼”的游客在公路干道上穿行,影响交通安全;各种“网约民宿”在居民楼内遍地开花,不少因扰民被投诉……
“火爆之后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必须针对新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让重庆打破‘红火一时’迅速‘过气’的怪圈。”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普遍认为。
从重庆旅游相关数据看,重庆存在“游客数量大,过夜人数少”“客人来得多,消费释放少”等问题,一半以上的游客集中在主城区,停留时间较短,体验式深度旅游不足,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去年5月以来,重庆市明确提出:“要对‘旅游热’有‘冷思考’,积极关注、及时回应游客的意见建议,打造高品质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趋势,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不断提升重庆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为推进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重庆市进行机构改革,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诗和远方深度交融,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以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在城市管理服务中,重庆主城区的“文旅思维”明显增强:洪崖洞设置了限流道匝系统,并在节假日高峰期进行通行引导和提示;轻轨李子坝站完成观景台、文化墙和公厕等配套设施;长江索道开通预约分流排队取号系统,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在旅游领域应用;开通了串联景点的城区观光巴士和江上“水上巴士”,让游客体验“水陆并进”的乐趣。
升级,不仅是景点,整个山城都在提升品质。长江、嘉陵江从重庆主城穿越而过,形成的“两江四岸”是城市提升的独特资源,是重庆城市发展的主轴。2018年,重庆打响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动,以将“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为目标,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的国际一流滨江带,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这就是“远者来,近者悦”的重庆。
新华社记者 李勇 黄豁 陶冶
原标题:“网红之城”的重庆逻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