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盛区文化馆老馆长的故事(一):从小白兔画到电影海报

25.11.2018  08:24

周昌源育才学生证照片

重庆万盛区文化馆老馆长周昌源先生,1933年生于宁波,1957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专业。从小就爱画画,一生老是碰到贵人:从小就遇到中国大版画家、我军大作曲家、前苏联油画大师、美人妻子,每一个人都带给他命里不凡的馈赠,有的他自己拒绝了,有的是命运拒绝了他。全部加起来,就构成了命运的一条“弯的直线”。我们将用3期专栏打望周昌源先生的艺术、人生和爱情,听他讲讲1950年代的老川美故事和艺术家怎样在矿区搞工农兵文艺。

盘尼西林

周昌源出生在宁波露光医院以后,先天体质差,三天两头生病,骨瘦如柴。活到6岁那年,还是没逃过一场肺炎。“一进医院,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医生正要把我推到停尸房,我爸爸从上海回来啦!他在一家军工化工厂打工,用家里全部的钱,买了一盒盘尼西林。医生说没用啦!我爸爸说,还是给他打了吧,就算我对儿子尽的一点责任。结果第一针下去,我就有了呼吸;第二针下去,我就睁开了眼睛,我就开始哭,又笑啦,活过来了!

第二年,妈妈带着他,搬到爸爸打工的上海。“我读的学校是上海工部局办的金科小学,离19路军的四行仓库不远。一天,我们正在玩,听大人在说,日本鬼子就要打到上海来了。”爸爸的厂子属于国家重器,马上内迁重庆。“但只能爸爸一人走,不能带家属,丢下我和妈妈孤苦零丁在上海。

上海太危险,妈妈最终决定带他去重庆找爸爸。“妈妈要到了爸爸在重庆的地址,跟着厂里一个工友的亲戚往重庆走。那个亲戚是在上海和重庆之间‘跑单帮’的,就是带商品在两地之间贩卖,吃个差价。我们就坐着那种手划的木船上路。上海这边还是沦陷区,重庆那边是国统区,分界线好像在三斗坪。记得我们就要偷偷过封锁线了,看见前面停着一条船,船上的人全遭日本人杀死啦,岸边树上还挂着一些尸体。

周昌源近照

小白兔

周昌源跟着妈妈去重庆之前,在上海读书很用功,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都是第一名。“妈妈高兴呀,就托那个商人给爸爸捎去了成绩单。商人回来的时候,交给我一封爸爸的回信。现在我已经记不起信上的文字了,但我永远忘不了,爸爸随信还寄了一幅彩色画。爸爸是学工科的,他画的一个小白兔,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体型白胖白胖的,嘴里正啃着一根新鲜的胡萝卜。太神奇了,小白兔把我震了。我看了又看,拿着怕弄坏了,放着怕弄丢了,干脆就一直揣在贴身的衣袋里。

从那以后他就迷上了小白兔了,但家里穷,没有纸和笔。“我就在教室里捡同学们丢掉的小纸片儿和铅笔头来画。教科书上的插图,大街上被风吹在地上的月份牌,我都照着画。

到重庆和爸爸团聚,全家人住在南岸龙门浩,他在实验小学读三年级。“班主任黄启瑞老师年轻漂亮。有一天她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看到了我抽屉里面的画,她很高兴,要我帮她画画出墙报、布置教室,还花钱送我白纸和铅笔。小学毕业我保送到李家沱清华中学,大部分同学很有钱,冬天各种皮毛外套,夏天穿着花花绿绿的夏装,我只有一件打过补钉的衬衫。但全校的绘画比赛我成绩最好,引起了帅老师的注意。她从国外回来,学西画的,教学很严谨,就叫我到她宿舍去画石膏模型。班上很多同学嫉妒了,在教室翻箱倒柜,把我的画翻出来,抹上稀泥巴,贴在墙上。

中秋夜

不久,爸爸的工厂倒闭了,清华中学他读不起,只得转学到上新街道英才中学当走读生。“爸爸想起卖兰香豆的方法,白天在家里加工,晚上过河到舞厅门口叫卖,换几个烧饼回来全家充饥。兰香豆需要包装纸,我就在发黄的牛皮上纸画了图案,在印刷作坊,工人用古老的脚踏式圆盘石印机印出来,这是我一生最初付印的画作,很成功。

有一天我在那些废弃的兰香豆包装纸背面,把我原来写的一个作文,画了一个连环画。那个作文《中秋夜》是语文老师易湘文命的题,我没写秋风明月,人间团圆,而是写了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中秋夜,一个坐滑竿的国民党军官,毒打抬滑竿的亲生父亲。易老师非常欣赏,给我的批语是‘昌源有志于新文志,希望你与广大的工农群众在一起。’后来才晓得,这个老师是地下党。他这句批语,批了我的一生,后来我确实是这样的。

周昌源偷师学艺画的第一张电影海报。

城里国泰大戏院的铁栅门里面,有个美工师,在绘制巨幅电影油画海报。“我看不起电影,就站在外面看他画画。他不在的时候,我就在外面等。几天以后,他就打开门把我放进去了。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色彩斑斓的颜料,看到一个人怎样把一幅画从一块白布上画出来。有一次,他说,你喜欢的话,就帮我把这块颜色涂满吧。我高兴得要死,那是我第一次拿起笔头扁平的油画笔。后来他就居然放手让我帮他画整幅海报了,没有水喝,没有饭吃,但是我充满了快乐。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叫徐泽泉。

有一天,一个邻居请爸爸修收音机,他看到墙上我的画,就问这是谁画的,爸爸说我儿子画的。他问我学过美术吗?我说没学过,瞎画的。他问我想去学校画画吗?爸爸说,想是想,没有钱。他没说什么,要我把画取下来,晚上就带我到他朋友家去了。”冒着寒风,小画家捧着自己的画。翻过一个坡,到了马鞍山。“他的朋友,是一个瘦瘦高高的中年男人,看了我第一张画,就说这是木炭条画的。我很惊奇,心想他啷个晓得这是我从灶孔头掏的木炭画的呢?他问我,想学美术吗?我说想啊!可是没学费。他说下学期你就到谢家湾育才学校来读书吧,学杂费、伙食费都由我出。这位把我引上美术之路的恩师,就是中国著名版画家丰中铁先生。

文、图片翻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