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企业昨获IPO批文 重庆三圣特材在列
重庆晨报记者 赵鹏 报道
昨日下午,中国证监会的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当日,该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2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中小板5家、创业板8家。东兴证券、益丰大药房等企业赫然在列。这是证监会今年核准的第二批IPO企业,而今年第一批获得IPO批文的企业仅有20家。
2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
此前几天,市场一直盛传“本周证监会将下发新一批的IPO批文”。由于春节临近,考虑到要给IPO的企业留出路演、申购等时间,如果春节前再核发一批IPO批文的话,那么1月30日将是最后的时间。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昨日下午,还有不少媒体报道了证监会“澄清新股发行”的新闻。据这些媒体报道,证监会在回应“本周将下发新一批IPO批文”的传闻时表示“目前仍未得到相关消息”。
不过,仅仅不到1小时,证监会的官方微博便发布了24家企业获得IPO批文的消息。其中,上交所11家企业,分别是益丰大药房、浙江济民制药、广州好莱客家居、杭州电缆、天津银龙、深圳共进电子、宁波继峰汽车、广州维力医疗器械、宁波弘讯科技、东兴证券、苏州柯利达装饰。
深交所中小板5家,分别是木林森股份、安徽富煌钢构、山东仙坛、重庆三圣特材、广州光华科技;创业板8家企业,包括广西博世科环保、浙江唐德影视、徐州五洋科技、四川环能德美、厦门红相、苏州天孚光通信、江苏力星通用、山东鲁亿通智能电气。
又有一只券商股要发行
在此次获批的24家企业中,中小券商东兴证券无疑最为引人注目。2008年才被正式核准开业的东兴证券,用了仅仅六年的时间便顺利登陆A股市场,其上市速度不可谓不迅速。
招股书显示,东兴证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0.34亿元,同比增长42.14%,净利润6.68亿元,同比增加30.21%;2012年营业收入14.31亿元,净利润5.13亿元。
东兴证券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0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9.97%),拟登陆上交所。保荐人为瑞银证券公司。本次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展相关业务。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IPO排队企业中共有8家券商,除了即将上会的东兴证券之外,还有东方证券、浙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华安证券、银河证券、中原证券和第一创业证券等。其中,除了第一创业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之外,其余几家的拟上市地均为上交所。
重庆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1月22日,重庆再升科技登陆了上交所,而仅仅一周后,又有一家重庆企业获得了IPO批文——重庆三圣特材。
公开信息显示,重庆三圣特材拟登陆中小板,该公司主营商品混凝土及外加剂等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和硫酸等硫系列产品的研发产销,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潘先文、周廷娥夫妇,合计持股占75.47%。
三圣特材2014年1-6月的营业收入为6.44亿元,净利润4147万元,每股收益0.58元,此次拟发行不超过2400万股,募集资金投向年产10万吨羧酸系减水剂技改等项目,项目投资额4.39亿元。
三圣特材上市成功后,将成为2015年第二只、IPO重启以来第五只重庆股票。
市场监管
证监会首次批量处罚涉“老鼠仓”基金公司
据新华社电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月30日宣布,拟对华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限期整改3-6个月不等的监管措施,其间暂停受理其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另对中邮等6家基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这是证监会首次针对涉及“老鼠仓”的基金公司进行批量处罚。
据介绍,2013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集中处理了一批金融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件,其中部分案件涉及基金从业人员。为建立完善的惩防机制,证监会于2014年12月开展了针对基金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违规交易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涉案的15家基金公司进行了专项现场检查。
张晓军说,这次检查暴露出部分基金公司及责任人员,在防范从业人员买卖股票的内控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个别公司在未公开信息管理、投研人员权限管理、信息系统与通讯设备管理以及基金经理选聘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内控缺失和管理失责,为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间。根据核查结果,证监会对内控缺失的基金公司实施行政监管措施。
他强调,虽然基金公司在防范从业人员利用非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上有其局限性,但有效的内控制度及严格的外部监管有不容忽视的震慑和抑制作用。
市场动向
本月A股净减持额陡增至近370亿
前期上涨领头羊券商股是重灾区
重庆晨报记者 刘洋 报道
1月份以来,A股大盘在3400点关口止步,高位震荡不前,就在此时,大小非的减持力度却悄然增加,净减持额从去年12月的157.69亿元暴增至369.85亿元。
净减持额环比大增134.54%
去年12月以来,大盘一路高歌猛进,使得大小非对股票产生惜售心态,减持冲动一度明显下降。统计显示,与去年11月相比,12月的净减持额减少了约五成,仅有157.69亿元,涉及605只个股。
今年1月以来,大盘久攻3400点不下,行情受阻,几乎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力度陡然增加。截至昨日下午6点,据记者统计,2015年以来共有363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了减持,减持额达463.25亿元,仅有121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进行了增持,增持额93.4亿元,合并统计之后,这意味着1月份以来两市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们净减持金额高达369.85亿元,较去年12月份陡增134.54%。
虽然遭遇减持的个股数量较去年12月的605只大幅减少了4成,但减持金额却飙升了1倍多,显然,以产业资本为首的重要股东是减持的主力军。
非银金融行业遭遇重磅空袭
从板块来看,作为前期行情龙头板块的券商股站在了“被减持”的风口浪尖上,首当其冲。在上述369.85亿元的减持额中,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股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金融股正遭遇来自产业资本的“重磅空袭”。
以减持额最大的中信证券为例,其重要股东在1月份的净减持额达到115.67亿元,占据了1月减持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此外,西部证券、长江证券、华泰证券等8只券商股也遭遇了重要股东减持。正因为券商股的减持额巨大,所以,从细分属性上看,“非银金融行业”的净减持额在各行业中排名居首。
蓝筹减持苗头上月就已显露
这种情况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就已显露苗头。Wind数据显示,去年12月,产业资本净增持额度最高的前四名是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额度分别高达155.19亿、141.61亿、33.60亿、20.04亿。
与此同时,电气设备、汽车、计算机等行业的净减持额也名列前茅。具体看个股,除中信证券的巨额减持外,国海证券、中国船舶、国元证券、东北证券、海通证券、上海电气等多只个股的净减持额也都超过了1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