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助推特色科研上层次

02.05.2017  11:05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契合转型需求。 明确“利用三峡库区资源,对接三峡应用需求,聚集全国优秀人才,取得世界水平成果”的科研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所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所有科研团队的引进必须与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对接”的“两个全面对接”发展路径。提高科学研究方向与转型需求的契合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利用地域优势,凝练研究特色。 充分利用地处长江三峡“一江两岸、清江绿水”的独一无二地域及区位优势,立足三峡、研究三峡、服务三峡。充分挖掘三峡资源,加大对三峡课题的培育力度,取得《三峡水库消落区沉积物典型重金属汇源属性转换机制研究》《三峡地区旧志文献整理与研究》《版画创作<三峡移民>》等国家级基金项目立项。

三是坚持培育理念,优化科研环境。 制定和修订《教师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修订)》《专利管理办法(修订)》等政策,并通过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立项重大培育项目、加大奖励力度、将获得高层次项目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的优先条件等办法,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高级平台建设。获批市级“院士工作站”,立项市级科研平台,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市教委择优资助1000万元,科研人员向高级别课题、高水平成果迈进的信心增强。

四是倡导团队攻关,科学组织申报。 根据重大项目要求高、体量大的特点,改变传统“单兵作战”的模式,倡导团队攻关。同时依托重大项目,提高团队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探索“项目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研处—二级学院—校内外专家”的高层次项目申报指导体系,积极联系邀请校内外专家作辅导报告,对课题选题、论证设计、研究思路、申报等环节给予指导培训,全面提升项目申报质量和中标率。2016年,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11项,同比增长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