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发力机器人全产业链 卡位人才培养

30.12.2014  14:38

作为重庆市着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12月26日,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国扬控股有限公司携手以机器人研发闻名的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投资5.6亿元在两江新区水土园区建设“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试图从人才着手,抢抓国内工业机器人、服务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市场蛋糕。

这个以两江新区万亿级汽车工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为依托的机构,以平台型学院的方式,形成在校生3000人、年培训5000人以上的人才供给。试图打通当地职业院校与科院院所、产业园区的产学研链条,为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打造一流的人才孵化基地。

各地角逐机器人产业  人才成关键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3年,我国新增工业机器人数量近3.7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首次超过日本。重庆销售超过2200台,约占全国机器人销量的7%。

作为单一最大市场的重庆市,认为“机器人是继电脑之后又一个改变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意欲在成功发展电子信息和汽摩产业之后,仍坚持“整机+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发展模式,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又一新兴战略产业集群。

目前,争夺机器人项目落户已经成为各地新兴制造业掰手腕的较量。国内制造业出于从人力成本倒逼和自动化生产转型的需求,让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重庆、天津、浙江、昆山、青岛、沈阳、中山等地机器人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有机器人,没有机器人产业”。产业应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大瓶颈、最难以绕道的障碍。

事实上,制约机器人全面应用的不是资本、不是用户需求、不是政策,而是各个层次的应用技能型人员奇缺。操作、调试、检测、维护、服务应用性岗位都招聘不到员工,应用企业缺人、系统集成商缺人、技术支持缺人、售后服务缺人。

以重庆为例,重庆市政府〔2013〕74号文《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按照人均150万—200万元销售额核算,重庆将有5万到7万机器人产业工人缺口;在全国,这一缺口更大,在未来7年达到200万之巨。

国内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大都集中在前段核心部件的研发和市场营销方面,没有单位和企业涉足机器人应用人才的培训,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及时有技能型机器人技术工人输出,企业不会去自己训练和培训。

建设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可谓顺势而为、大有作为。”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的落地,有助于两江新区整个机器人产业氛围的营造,有利于两江新区机器人高地的打造和催生,解决机器人产业的人才支撑问题,增加区域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该培训及应用中心将按照国际一流、国内独创标准,充分吸纳中科院的专家资源,国内其他高校校科研机构的机器人相关专家资源,以及机器人品牌厂家的专家服务资源,把中心办成一个开放式、集成式的平台学院,真正实现产学研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运作。

重庆博弈机器人市场 金融当助手

重庆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地,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地,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地,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来自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1—11月,重庆市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3355亿元,增长22.1%;汽车产量236万辆,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466亿元,增长20.6%。预计全年,这两大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将接近60%,拉动工业产值增长8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广阔需求。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由此被确定为重庆十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预计到2016年,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达到6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到2018年,重点行业装备智能化率达到7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作为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将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路径,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支撑,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首先发展制造环境下作业的工业机器人,逐步发展仓储、搬运等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伺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医用机器人等的特种机器人,最终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群;预计到2015年,集聚30家以上企业,形成4万台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年产200亿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2平方公里产业园,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

颇具规模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对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基金等金融方式整合订单,发展机器人产业带来战略机遇。

此前,两江新区针对新区重点打造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成立了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的LED产业基金、规模达13亿元的汽车产业基金、首期募资2.5亿元的页岩气创投基金等,借助其在融资渠道上的多元化、灵活性、可持续的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整合相关产业链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为两江新区相关产业及上下游配套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扶持,提升该产业类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科技含量,成功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思路也很快运用到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路径上。

在重庆两江新区的牵头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国扬控股有限公司等几家开始以金融方式搭建产业链合作,一手利用制造业基地的有效订单,一手利用产学研结合的集聚效应,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不仅如此,重庆按照国家工信部和重庆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意见、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和要求,要求用好工业产权引导基金和产业发展资金,促进产业发展还加强投融资服务,以工业产业引导基金入股组建融资租赁金融服务公司,实施智能制造装备融资租赁业务,解决企业融资瓶颈制约问题。目前,重庆两江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成立,将撬动资金投入智能装备领域。

目前,重庆正大力推进两江新区、江津、永川、大足、璧山等五大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做好产业承接、集聚布局工作。同时提升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重庆市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在汽车摩托车、电子产业的应用,实施重庆市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2014-2018),显著提高重庆市制造业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助推产业优化升级,有效提升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